政策法规

这些真菌是否太相似了 不要忘记这些重要的要点

近期,我省发生多起采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为此,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此提醒:为防止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的发生,请广大市民和餐饮场所不得采摘、生产、销售、食用野生毒蘑菇等菌类。他们自己的。

充分认识毒蘑菇的危害

有些野生毒蘑菇的外观与食用蘑菇相似。 鉴定需要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仪器设备。 肉眼和根据形状、气味、颜色等外观特征很难区分,很容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在野外,无毒蘑菇常常与有毒蘑菇一起生长,而无毒蘑菇很容易被有毒蘑菇菌丝体污染。 即使是一些生长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也会变得有毒。 因此,即使食用无毒蘑菇,仍然存在中毒风险。

毒蘑菇所含毒素复杂,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毒蘑菇中毒的潜伏期从2小时到24小时不等,有的只有10分钟左右。 肝损伤是误食毒蘑菇引起的最危险的中毒类型,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精神症状。 目前,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消费者不应自行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一)不采:春游期间,广大群众不要出于好奇或满足口腹之欲而采摘野生蘑菇或来历不明的蘑菇。 至于路边草丛中的野生蘑菇,由于伞菌不易识别,广大市民不要轻易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

(2)不要购买:注意不要从路边小贩那里购买蘑菇。 即使是在正规市场购买野生蘑菇,也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有吃过或者不认识野生蘑菇的人。 不要轻易购买它们。 食用。

(3)忌吃:为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发生,家人食用野生蘑菇时应小心谨慎。 团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得加工食用安全性不明的野生菌,确保食品消费安全。

食品经营者应当对食品进货进行检查

各类餐饮单位、食堂等食品经营者必须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自身管理,严格控制原材料采购,使用正规采购渠道,并做好原材料采购记录。 各类单位食堂特别是学校食堂严禁采摘、收购野生菌,严禁使用野生菌作为食品原料; 食用菌必须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

做好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准备

目前,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采用催吐等方法,尽快排除毒素。 同时,催吐后应尽快去医院就诊,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最好随身携带剩余的蘑菇样本给医生做进一步诊断。

同时,谨防中毒的“假恢复期”。 经过治疗,部分患者的急性胃肠炎症状逐渐缓解甚至消失,给人一种痊愈的感觉。 其实,此时毒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侵犯实质器官,1~2天内就会发病。 它迅速恶化并影响肝脏、肾脏、心脏、大脑和其他器官,其中肝脏损害最为严重。 因此,当中毒初期症状缓解后,仍应留院接受积极治疗并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后再出院。

温馨提示:

基于传统个体简单方法和具体经验对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有毒食用菌进行鉴别,是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 不要试图用你听到的所谓“民间偏方”来辨别毒蘑菇,因为很多方法都是传闻,没有科学依据。 即使是专家,也可能需要使用专业仪器来区分外观相似的品种。

关于毒蘑菇的N个误区:

误区一:颜色鲜艳或好看的蘑菇有毒。

“亮”和“好看”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 事实上,肉质棕凤和鹅膏属,颜色不鲜艳,样子也不好看,毒性极强。 比如白色毒伞,洁白无华,朴实无华,但却是广东毒蘑菇中毒的第一杀手。 毒蝇伞非常美丽。 鲜红色的菌盖点缀着白色的鳞片,构成了“我有毒,别吃我”的警示色。 许多蘑菇艺术品都是以此为基础创作的。 它确实有毒。 但也有一些食用菌品种,美观与安全并重。 鹅膏橙,也来自鹅膏属,有明亮的橙色菌盖和菌柄。 未完全打开时,包裹在白色蘑菇架中,有一颗“蛋”的别称“菌”,是夏季去川藏旅游必尝的美食。

误区二:有毒蘑菇不被昆虫和蚂蚁吃。 有昆虫进食迹象的蘑菇是无毒的。

事实上,许多对人类有毒的蘑菇对其他动物来说却是美味,比如豹斑鹅膏菌,它经常被蛞蝓吃掉。 白色有毒鹅膏也被记录为被昆虫吃掉。

误区三:将有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心草一起煮会导致后者变色; 有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解毒。

银针验毒是一个流传了数千年的古老传说。 其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银。 古代方法提取的砷纯度不高,且常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在银器上可检出。 然而,所有有毒蘑菇均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使银器变黑。 有毒蘑菇导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想法完全是猜测,没有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一些实验者曾用大蒜煮过致命的白色毒伞。 结果是汤清,蒜白,香味四溢,令人食欲大开。

高温烹饪或用大蒜烹饪可以排毒的说法更是有害。 人们可能会对解毒效果抱有信心,食用自己无法判断的蘑菇,从而增加中毒风险。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含有不同热稳定性的毒素。 以白鹅膏为例,其有毒成分鹅膏肽包括至少8个结构相似的环肽,骨架由8个氨基酸组成。 鹅膏肽非常稳定。 煮沸和干燥不能破坏这种毒素,人体也不能降解它。 其中,毒性最强的α-鹅膏肽的口服半致死剂量(LD50)为每公斤体重0.1毫克,这意味着吃一两颗鹅膏就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而一次摄入后,不会有解毒剂。 大蒜中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无效。

误区四:受伤、变色、有汁液流出的都是有毒的。

其实这也不是绝对的。 例如,乳酸乳杆菌和乳杆菌的受伤部位和乳汁会变成蓝绿色,但它们是美味的食用菌。

误区五:毒蘑菇通常有鳞片、粘液,茎上有菌托和环。

鳞片、粘液、菌基、菌环等具有形态特征的术语的提及,是毒蘑菇神话“与时俱进”的体现,神话甚至因此而有了一点可信度。 真菌和真菌环同时存在,并且菌盖上经常有鳞片,是鹅膏菌的识别特征,鹅膏菌是木耳真菌中毒性最强的物种。 也就是说,按照“有菌、有环、有鳞的蘑菇有毒”的鉴定标准,就可以避开包括白鹅膏、毒蝇伞在内的一大波毒蘑菇。 但该标准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样化的整个蘑菇世界,也不能推广到“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是无毒的”。 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比如黑蘑菇,它没有菌体、环和鳞,颜色也很朴素。 误食有毒蘑菇会引起溶血症状,严重时会因器官衰竭而死亡。 另一方面,这个标准允许许多食用菌在躺着的情况下进行拍摄。 例如,常见的食用菌中,球菌有菌环,草菇有菌基,香菇有毛和鳞片。

广东省常见野生毒蘑菇种类

广东常见的剧毒蘑菇有白叶鹅膏、灰纹鹅膏、白色鹅膏、粘帽鹅膏、簇绒鹅膏等。

白色毒伞

在广东,引起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是白鹅膏和鹅膏,其中鹅膏的毒性最强。 白鹅膏幼时的白色菌体呈椭圆形,菌盖扩展成伞状。 常成群生长或散生于黄瓜树荫下。 分布于广州、清远、肇庆等地。 3月至4月温暖多雨的春季大量生长,5月至7月也有少量出现。

菌类宣传海报_野生菌新闻稿_菌类新闻

野生菌新闻稿_菌类宣传海报_菌类新闻

菌类新闻_菌类宣传海报_野生菌新闻稿

灰色图案鹅膏菌

菌类新闻_菌类宣传海报_野生菌新闻稿

菌类宣传海报_菌类新闻_野生菌新闻稿

鹅膏菌白色变种

粘帽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