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采食蘑菇须谨慎仅凭美貌辨识不靠谱
今年秋季,雨水似乎特别眷顾银川,连绵几天的阴雨,使菌类生长特别快,很多市民把菌类制成美味端上饭桌……不过,吃了有毒的菌类,会给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9月初,银川市有一家三口因食用在公园采摘的野生蘑菇而中毒,大人脱险,但两个4岁小男孩肝肾损伤,至今仍昏迷,还在北京抢救。日前,记者采访有关专家,专家提醒市民,路边采来的蘑菇不可随意食用,误食后一旦中毒,要立即催吐并尽快到医院就诊。
两年间,蘑菇中毒事件“从无到有”
9月,银川进入秋季,雨水增多,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的诊室内,因误食野生蘑菇导致胃肠型中毒的病人,也突然增多。“这在前两年,几乎没有,也是不常见的。”据急诊科的姚主任回忆,今年接待的此类病患,陆续有十几例,基本属于胃肠型中毒,还没有发现过肝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等中毒症状的病人。
从一些喜摘“野味”的市民、驴友口中,记者了解到,采摘并食用野生蘑菇,成了银川市民这两年的“户外爱好”。随着这几年银川绿地植被面积增多,加上今年入秋以来,阴雨绵绵,使得蘑菇这个小而平凡的菌类,得到滋养,开始成片冒出。它们大多生长在居民小区的绿地中,或者植被茂密的公园里。很多市民就近摘回,回家辅以鸡肉,烹煮熬汤。还有一些喜欢尝鲜的“美食党”驴子,喜欢到雨后的贺兰山上采食野蘑。
但是,并不是所有蘑菇都吃起来那么美味。姚主任曾和几个接触过“毒蘑菇”病患的医生交流后发现,这类病人,多喜欢凭感觉判断某种蘑菇能否食用。常听他们口中念叨:“人家不是说,鲜艳的蘑菇是有毒的嘛,没想到……”姚主任告诉记者,蘑菇的学问太深,医生也只是知其皮毛。一般市民千万不可凭感觉或嗅觉判断,尤其是对于野外采摘的蘑菇,食用前,需慎之又慎。
“食用毒蘑菇中毒,轻者可造成恶心、呕吐、腹泻,严重的可引起脏器损害,甚至死亡。”姚主任解释说,医学书中讲道,因为许多食用菌和毒菌是非常相似的,即使是植物学专家,有时也需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和判断。
凭“美貌”辨识,不靠谱!
野生蘑菇的种类很多,因此民间也就有了很多辨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的方法,如颜色鲜艳的蘑菇可能有毒,不生虫的蘑菇可能有毒,有异味的蘑菇可能有毒,手感黏滑的蘑菇可能有毒。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研究员刘培贵,近日受邀来银川考察,专门研究贺兰山的菌类。他对记者说,事实上,这些常识都是不准确的,如果根据这些经验来辨识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则有可能病从口入。也就是说,有些有毒的蘑菇颜色未必鲜艳,有虫的、摸起来不黏滑的蘑菇也可能有毒,食用后也会危害健康。
刘教授讲,在我国,毒蘑菇约有180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种。到目前为止,宁夏地区还没有发现有剧毒性野生食用菌。但是,引发中毒的因素很多,除了毒蘑菇本身,还有免疫力低下,过敏体质等因素。虽然辨识的方法非常复杂,也不恒定,他还是归纳总结了几个简易方法。采食野生蘑菇,首先要远离少部分有毒的“牛肝菌”。最简单的辨识办法就是观察人触摸后,看其是否会渐渐变青。但这种毒蘑菇,食用后一般只是胃肠型的中毒,最厉害的要属“鹅膏菌”。他说:“误采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中,95%是由鹅膏菌所致,所含毒素更是烹煮也不可分解的。它会引发肝脏损害,甚至出现溶血症状,造成死亡。鹅膏菌的菌环、菌托均是白色,盖上呈灰褐色。它还很诡异,成熟时为绿色,确实漂亮,应不会有人采摘,但未熟时呈米,就像是可进食的菌类一样。”
另外,粪伞、鬼伞,一些长在堆肥地方的菌类,也是含有毒素的。这些基本可以凭借肉眼辨别,因为在很脏的生长环境下,蘑菇都是有毒的。但是,有一类蘑菇叫叶状耳盘菌,食用后,会通过怕见光、见风,皮肤瘙痒等症状表现出来,是肉眼辨别不出来的。还有含剧毒的丝盖伞、盔孢伞,也是需要大家敬而远之的。
烹饪蘑菇有“门道”
谈到烹饪蘑菇的门道,银川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的工作人员曹吉刚很有经验。他常年在贺兰山间穿梭,也是名有经验的“驴友”,吃过一些鲜美的野生蘑菇,他对于蘑菇的经验来自护林员和当地村民的口口相传。
“龙须菇拌凉菜很好吃,铜漆片炒肉味道鲜美,九粒子烧汤提鲜,至于贺兰山紫蘑菇,那就更不用说了,和鸡肉放在一起熬汤,味美汤鲜”。他还听村民讲过一些偏方,说烹饪蘑菇时,如果放入醋和蒜烹调,即使是蘑菇有毒,毒性也会被减弱。但这一民间说法,却遭到了刘培贵教授的否定,“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毒蘑菇毒性复杂,不会因为醋和蒜,得到化解。但是,有两点可以注意,一是,不宜与水萝卜同时食用,二是,不宜与酒类同时食用。否则一旦食用就会中毒,重者会危及生命”。
刘教授还指出,因为许多人对蘑菇缺乏基本认识,所以,即使不是在野外采摘的蘑菇,也可能会引起中毒。“你比如说,超市上销售的鸡腿菇都是幼年期的,可以食用。但如果它一直搁置,鸡腿菇的菌褶就会慢慢变黑,呈墨汁化,这时,就说明它已处于成熟期,就不能再食用了。有些老年人怕浪费,坚持食用,仍会引发中毒。”
除此之外,刘教授还幽默地表示,无论食用哪种蘑菇,在拿不准的情况下,坚决要“留一手“。“你去野外采摘蘑菇,最好分几拨食用。不要一锅都下了,这样也好减轻中毒的程度。如有可能,即使感到不适,也可以尽量把问题食物同时带往医院,以便医生辨识并尽快找到解毒剂”。
最快应急方?催吐
那么,一旦误食毒蘑菇,该如何处理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姚大夫向记者介绍说,首先,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并保留毒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其次,催吐,是最快的方法。
她表示,如果病人意识清醒,可让病人饮浓茶或微温开水,然后用筷子刺激咽喉部,促使呕吐。如此喝水、吐出,反复多次。一旦出现昏迷而丧失意识,不可强饮水或强行致其呕吐,以免发生误饮而出现窒息。催吐后,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现象,最好让中毒者饮用盐水和加入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发生。
“毒蘑菇中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预防尤为重要”。姚大夫建议,市民们切勿采摘、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以免发生误食中毒事件。因此,到野外游玩尽量不要摘野蘑菇吃,也尽量不要擅自采不熟悉的野菜食用。为防意外发生,她建议餐馆对于顾客自带的野生蘑菇最好拒绝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