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物种多样性,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种类和生物量居全国首位。 野生食用菌分布于全省129个县区。 截至目前,云南已报道大型真菌27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近60%。 其中,常见食用品种约450种,市场贸易品种约300种。 交易野生食用菌50余种; 全省野生食用菌年自然产量超过50万吨,年贸易量超过20万吨,约占全国野生食用菌市场份额的85%,其中“四大名菌”(松茸、块菌、牛肝菌)蘑菇和鸡油菌)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占中国产量的三分之二。 香格里拉松茸、丽江羊肚菌、楚雄牛肝菌等一批标志性产品知名度高、竞争力强。
长期以来,由于野生食用菌资源稀缺、不可复制,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一路波动上涨,基本没有出现滞销问题。 今年,尽管由于气候、少雨等原因,野生食用菌数量少、价格高,但交易量仍成倍增长,呈现出“抢货”的火爆景象。
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
保护与利用并重
随着野生食用菌走向世界,“云菌”已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一张靓丽名片。
2007年8月26日,首次在中国举办的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开幕,使云南野生食用菌融入世界,名扬世界。 至此,云南已成为全球知名的野生食用菌多样性、经济、文化的产业交流中心。
“云南野生食用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在资源种类、产量、经济价值、饮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虽然有明显的季节性丰产期,但仍可全年食用,是全国唯一的省份。那里有卖新鲜蘑菇的。”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研究室研究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永昌表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采、吃、卖野生菌的热潮。涌现,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木水花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的野生食用菌品种和交易量逐年增加; 林地管护及时采收面积增加,松茸、干巴菇等优质野生食用菌产量大幅增加。 ; 出口量基本稳定,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均价逐年上涨。
野生食用菌已成为不可替代的高原特色产业。 云南是我国最大的野生食用菌产区,也是世界野生食用菌产品的重要来源地。 据介绍,野生食用菌产业第一产业投入成本较低,产业链主要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组成。 随着休闲健康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第三产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短期员工有600万人,长期员工有12万至20万人。 食用菌企业约有1000家。 野生食用菌原产值75亿元至100亿元,流通增加产值100亿元至150亿元。
近年来,生鲜电商市场的快速崛起,延伸了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链。 生鲜电商销售的野生食用菌种类,如松茸、松露、鸡蘑菇、青头菇、鸡油菌、黑虎掌等,正在快速增加。 销售时间长达8至10个月,范围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电子商务的兴起,带动了与野生食用菌相关的仓储、物流、包装、分拣等专业化产业的出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坚持走特色高效发展道路
盛夏的香格里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景色独特。
香格里拉松茸被誉为松茸优秀产地,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也是国内第一个形成鲜松茸全链条交易的成熟市场。 年自然生长量超过1000吨,采集量达到500-900吨。
7月21日,香格里拉市建堂镇吉地村一寺村民一行,到香格里拉旭润振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香格里拉香河食品有限公司、香格里拉生物技术与技术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种质资源联合实施,“一村一所两企”共同打造了吉地村保山“保扩”新模式。 据悉,宝山将在该村6000亩松茸产地实施开放式“保扩”工程。
“针对松茸无法人工培育、区域性、季节性较强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开展‘林地经营、适时采收野生食用菌’,探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合作模式,保护松茸资源,增加村民收入。”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秘书长刘自强在启动仪式上介绍,新保山“保扩”模式意味着村民享有松茸所有权保山地区; 公司出钱给宝山和村组保护山。 、科研机构科研等费用,可优先以高于市场水平的价格向村民收购优质松茸; 科研机构制定了一套科学的采收标准,提高松茸的品质,并通过广泛宣传,提高村民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逐步推广松茸。 保护和扩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高效利用”。
近年来,由于迪庆州部分地区乱采松茸、松茸,严重影响了松茸的保存和繁殖,导致松茸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松茸的产量和质量也受到影响。松茸的数量逐年减少。
“今年,迪庆州宣布禁止采集、销售、收购、运输松茸和松茸蘑菇,恰逢其时。”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孙大峰表示,迪庆藏族自治州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松茸产区。 松茸产量占全国的30%,占云南的65%以上。 是名副其实的“松茸之乡”。 未来,松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保护是发展的前提。 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应共同努力,珍惜和保护有限资源。
针对松茸出山难、保质期短、运输要求高等痛点,云南顺丰速运与迪庆州政府、迪庆机场深化合作,持续打造立体运输模式“航空+高铁+陆运”的运输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鲜松茸的运输时效和品质。 目前,松茸从产地直飞,24小时内可到达全国60多个主要城市,48小时内可到达全国200多个城市。
木水花市场里,前来购买各种野生蘑菇的市民络绎不绝。 在松茸交易区,记者看到一筐筐大大小小的松茸简单地堆放在地上。 约40个摊位前,熙熙攘攘的买家和市民争相询问价格。 据悉,每天晚上7点30分至凌晨是该区域热销的黄金时段。
“经过18年的努力,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野生菌交易行业标杆。” 昆明市食用菌行业协会会长姚远表示,野生菌不能同质化,商家和消费者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意味着教育、管理、市场准入、行业标准的建立等。食用菌的美味、健康、安全应成为引导生活方式的“风向标”,共同增产提质是云南野生食用菌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
让野生食用菌变成永久财富
纳入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多年来,云南省以雄厚的科研支撑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以野生食用菌为主的云南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 根据《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2021年全省食用菌产量7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385亿元。
“野生食用菌是云南的特色和优势,但由于省级野生食用菌保护利用法律体系的缺失,该产业处于农民之间‘自联’的状态,食用菌经销商、企业和市场;目前,全国和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存在资源掠夺性开采、品种开发单一、初级原料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核心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市场。” 业内专家认为,云南必须从食用菌资源入手。 大省成为工业强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基于云南丰富的特色资源禀赋、良好的产业基础、巨大的产业体量和人文环境,云南有必要、有条件、有能力将“云菌”打造成千亿元产业。
如今,采集、销售野生食用菌已成为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来源。 还带动了加工、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品牌”,加快我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现印发《关于加快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0年11月3日印发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创建规范化、功能化的交易市场,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南华、易门、香格里拉、昭阳、吕梁等为辅的“1+5”交易市场格局。中心,推动云南从食用菌资源丰富省向产业强省转变。
“木水花市场每年交易的野生菌种多达261种。 来自美国的羊肚菌、来自缅甸的鸡枞、来自四川、西藏、湖北等省份的野生食用菌进入木水花市场。 该市场销往欧洲、美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木水花市场董事长黄克亮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四季供应、全天交易,品种最多、质量最好,已由最初的30家商户发展到1200多家商户,2021年成交总额71.6亿元,成交量4.9万吨。
如何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如何将野生食用菌变成永久财富?
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云南已成为全国野生食用菌科研和技术支撑最强的省份。 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热带作物研究所等市农科院等机构参与。 目前,全省专职从事食用菌研究的科技人员约150人。
云南经营的野生食用菌和有毒大型真菌品种已基本查明; 开展野生食用菌保护与繁殖推广研究; 首创野生食用菌微生态干预及繁殖促进技术,已在干巴菇、块菌、牛肝菌、青头菌等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一批特色资源已成功驯化和商品化。 云南已实现金木耳、牛肝菌、白参、白肉灵芝、羊肚菌等的驯化栽培和工业化生产,珍稀真菌栽培和应用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建议将食用菌产业单独纳入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快出台全省野生菌产业发展规划和保护利用政策,建立制定地方野生食用菌名录、食品标准、行业标准,确保云南食用菌产业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 从事食用菌研究20余年的赵永昌表示,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强资源科学利用和科技成果转化,调整产业管理机构,利用野生菌等。食用菌全产业链。 细菌产业的发展模式将提高“云细菌”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
云南网记者 于红 杨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