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方法大揭秘菌类养生的买卖技巧把你的毒蘑菇当宝贝一样去识别
我听说很多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一些“民间偏方”来判断采摘的蘑菇是否有毒。可是,这种方法太过危险,因为误食毒蘑菇会导致严重中毒。事实上,即使是专家也需要使用专业仪器来辨别那些外形相似的蘑菇。
而传说中的一些误区更是要不得,比如说,很多人认为外观颜色鲜艳或长相好看的蘑菇一定是有毒的,这种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肉褐麟小伞和秋盔孢伞等并不像是毒蘑菇,但却是极为危险的。与此相反,白毒伞长相朴素,却是广东地区毒蘑菇中毒的头号罪魁祸首。而毒蝇伞表面看起来很漂亮,鲜红色的菌盖上点缀着白色鳞片,但实际上是“我有毒,别吃我”的警戒色。很多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
我知道,确实有一些蘑菇是危险的。但是,也有一些美丽而且安全的蘑菇,比如橙盖鹅膏,它的美丽不仅体现在鲜橙色的菌盖和菌柄上,还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未完全张开的时候,看起来像个鸡蛋,因此也被称为“鸡蛋菌”,它是夏天游历川藏地区时必须品尝的美味。
然而有些人误以为只要被虫子咬了或者痕迹被虫子取了的蘑菇,就一定是没有毒的。这种说法大错特错,因为豹斑鹅膏也常常被蛞蝓取食,但是它却对人类有毒。同样,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还有人认为,与银器、大蒜、大米或者灯芯草一起煮可以去除蘑菇的毒性。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些方法都没有科学依据。比如“银针验毒”,是一个流传了千年的古老故事,它的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而古人用来提炼砒霜的方法,纯度通常较低,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因此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安全的。
我知道有些人常常认为,只有毒蘑菇与银器接触才能验出是否有毒。但是,所有的毒蘑菇都不含有硫或者硫化物,因此银器不会变黑。而且关于毒蘑菇会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也完全是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真的存在。实验人员曾经将致命白毒伞和大蒜一起煮,结果汤色清亮,大蒜还颗粒无损,兼具鲜香四溢,看起来非常美味。
还有人认为,高温烹煮或者与大蒜同煮可以解毒,这种说法更加危险,人们有可能对解毒效果抱有信心而吃下自己无法判断的蘑菇,增加了中毒的风险。因为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以白毒伞为例,其毒性成分毒伞肽,包括至少8种结构类似、骨架为8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毒伞肽的稳定性很强,煮沸、晒干都不能破坏这类毒素,也不能将其降解。其中毒性最强的α-毒伞肽口服半致死剂量(LD50)是每千克体重0.1毫克,也就是说只要吃下一两朵白毒伞就足以夺去一个成年人的生命。而且,一旦中毒,就没有任何解药可以抵抗它。大蒜里的活性物质可以抗氧化,但它并不能解毒。
我知道,有些人认为喝酒可以预防食用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但是,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酒精虽然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是对毒蘑菇却完全无用。
有人也认为,受伤的蘑菇颜色变化或者流出汁液的蘑菇就一定有毒。但是,这种说法也并不绝对正确。比如,松乳菇和红汁乳菇就会在受伤处变成蓝绿色,但它们的味道很好,是可以食用的蘑菇。
还有一种错误的说法,认为毒蘑菇往往具有鳞片、黏液、菌托和菌环等形态特征。其实,这种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很多人可能会根据鹅膏属蘑菇具有菌托和菌环、菌盖上有鳞片的特征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但是,这种鉴别标准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泛泛而谈。事实上,很多有毒蘑菇并不一定都有这些特征。因此,正确的鉴别方式是通过专业的蘑菇鉴别机构或者专业人士的鉴定,不要随意采摘或食用野生蘑菇,以免引起中毒。当涉及到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时,不能仅仅根据其形态特征来做出判断,因为整个蘑菇世界的形态非常多样化。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例如亚稀褶黑菇,它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比较朴素,但是食用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器官衰竭而死亡。
另一方面,过于依赖这种标准也会让很多可食用蘑菇受到冤枉。例如,常见的大球盖菇会有菌环,草菇有菌托,香菇则有毛和鳞片。但这些蘑菇都是可以安全食用的,并非有毒蘑菇。因此,正确地判断蘑菇是否有毒还是需要经过专业鉴定或者咨询专业人士,切不可冒险自行采摘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