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价格

废料堆里的“白杆杆” 撑起致富的“白伞伞”

眼下又到竹荪备料季节,由于今年竹荪价高畅销,极大激发菇农种植的积极性。近日,在大干镇慈悲村记者看到,这里的村民们正为明年竹荪种植忙碌着。

田野里堆起了许多看似泥沙的“废料”,靠近细看,原来这些“废料”是用来种植竹荪的培养基,主要由竹屑混合木屑、秸秆等有机物经过处理后,被堆放在一起发酵制成。科技特派员“竹荪专家”高允旺告诉记者:“竹屑质地柔软,易于菌类生长,是竹荪最喜欢、最合适的培养基。”

“我今年种了5亩竹荪,平均每亩产量有180斤,毛利在10万左右。”慈悲村竹荪种植户廖茂启高兴地说道。据悉,今年慈悲村竹荪干品产量约1.5万公斤,产值达420万元左右,可谓是大丰收。而在丰收的背后,却伴随着竹荪苛刻的生长条件带来的众多难题。这些难题,过去让平时住在大山里、难以接触专业平台的农户们头疼万分。

为了解决农户的难题,村里邀请了科技特派员“竹荪专家”高允旺前来传授经验。“通过高老师的授课,解决了我们在种植竹荪中遇到的困难。近几年,竹荪的价格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畅销,村民们现在都已经将竹荪种到了隔壁村,像这一片也全部都是我们村村民种的。”慈悲村张小妹指着眼前这片田地,高兴地说道。

十年前,高允旺将竹荪栽培的技术带到了慈悲村,十年后的今天,他再次来到这里,为村民们讲课、分享数年来竹荪栽培的宝贵经验。原料配比、发酵时长、竹荪“癌症”的救治方法……每一个知识点都使村民们如饮甘霖。“今年的竹荪又卖了个好价钱,村民们兜里有钱,又能过一个好年了。”看着他们的笑容,高允旺的心里很是欣慰。通过种植竹荪,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也帮助慈悲村走出一条发展特色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作为“竹子之乡”和“食用菌之乡”的顺昌,目前正在深入探索“以竹代木”和菌菇培育技术。随竹产业的发展,一根竹子在这可真是被“吃干榨净”,本该是废料的竹蔸、竹叶、竹屑,在竹荪等菌类种植领域“闪闪发光”。绿色产业环环相扣,带动村民生活蒸蒸日上,周边村落也跃跃欲试起来。

如今,对于慈悲村而言,竹荪种植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它是慈悲村的一张名片,让其成为远近闻名竹荪示范村,为乡村间牵起了线;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白杆杆”,为村民撑起了致富的“白伞伞”。(陈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