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扶贫攻坚纵深行菇农的喜与盼
时间:5月12日下午
地点:沁水县龙港镇孔峪村富尔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在身披绿装的南北两山之间,富尔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小园区内,菇农正在大棚里精心侍弄香菇。走进大棚,记者说明来意,作为全市实施扶贫攻坚战略的受益者———合作社社长曹国瑞喜上眉梢,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
“我们这个合作社是由8户农民自发组成的,专门种香菇。从去年10月份开始生产以来,香菇供不应求,价格最低时一斤也卖到了近4块钱,过年时还涨到了5块钱,到现在,粗算每个大棚收入都在3万元左右,如果市场没有大的变化,用不了几年我们的腰包就鼓了。”曹国瑞乐滋滋地说。
前来商量去年冬天被大雪压塌的两栋大棚重建问题的村支部郑海云接住话茬。他说:“市委、市政府的扶贫攻坚政策,真正扶到了贫困村老百姓的心坎上。我村有314户、800口人,人均耕地2亩多。过去,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地和外出打零工,人均年收入不足2600元。去年,全市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全面加快农村发展动员大会召开后,村两委班子增强了信心,提振了士气,下决心克服困难,带领村民致富。经过调研,立足全村有林面积2100亩的实际,决定发展特色种植业。由于村民没有钱,我们就采取集体搭台、村民唱戏的办法,利用各种途径筹资61万元,用3个多月时间就建起了10栋大棚。随后,8户村民组建起了富尔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21万元买种菌、草帘等,很快就投入了生产。目前,每栋大棚不仅经营者增收了,还带动了4至5个富余劳动力就业,按现在的运行情况,一年一个劳动力的收入大约都在两三千元。今年年初,市里又扶持了我们10万元项目发展资金,种菇户别提多高兴了。”
种香菇不单单需要资金,种植技术高低也是成败的关键因素。记者问起种植技术,曹国瑞面带忧虑地说,我过去就搞过香菇种植,但由于不懂技术失败了。现在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只能解决常见问题,香菇种植过程中有什么难题,还得打电话问侯马给我们提供种菌的大户。有时我们也想请个技术专家,但雇一个技术员每月工资至少需要2000多元,没钱咱雇不起,自己学吧,又不知道去哪里。
记者问,县、乡没有搞种养业方面的科技培训吗?
曹国瑞说,已经成规模的种植、养殖业,比如养羊、核桃等县乡都有服务部门,搞香菇种植在我们这里因为还没有形成规模,所以无论是培训还是技术、市场服务都还没有。郑海云接着说,由于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现在我们村有许多村民想搞香菇种植。前些日子,樊村河乡政府也带领各村的干部来我们这里取经,计划立足山大、木料多的资源优势发展这个产业,但香菇种植在种养业中毕竟科技含量还比较高,如果技术、服务跟不上,想挣钱也不容易。说真的,农民赔不起啊!
“技术缺,设备也缺。要想做大这个产业不是一两天的事,我自费去河南南阳考察过,人家那里种植香菇,不论是规模还是产业化程度都很高,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农业产业工业化,粉碎木头的、装袋的、育菌的、消毒的……各道工序都有专业户来做。而我们现在,由于资金短缺、设备落后,各道工序都还采用的是土办法。这样,既影响了效益,又不能保证质量。什么时候我们能达到人家那个样,周围的老百姓就真正富裕起来了。”曹国瑞羡慕地说。
5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时节。有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的好政策,有各部门尽心竭力的帮扶,我们相信偏远山区农村一定能够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记者 程旭荣/太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