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种植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大球盖菇的认可度增强,全国各地一线城市大球盖菇鲜菇需求量常年呈现供货不足的局面,特别是在冬、夏两个季节,个别城市鲜菇每公斤价格竟有突破100元的记录。作为专业从事大球盖菇研究与推广的一线工作者,笔者经常接到来自全国各地有关大球盖菇种植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咨询电话和短信。现就大球盖菇种植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谈些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希望能为该品种的健康发展起到一点推动作用。
一、关于大球盖菇的发展历程
近几年,各地出现了很多利用秸秆露天和林下种植大球盖菇的新品种报道,例如赤松茸、幸福菇、天山红菇、新疆囊菇、思壮赤菇、金蝉菇、壮肾菇、红菇、赤菇等,这些基本可以归纳为同属于球盖菇属,笔者也和有关部门一同去采集过相关样品,分离菌种,提纯复壮,用于栽培试验出菇和对比观察。据记载,1922年美国人首先发现并报道了大球盖菇;1969年当时的东德进行了大球盖菇人工驯化栽培;1980年我国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曾派技术人员赴波兰考察,引进菌种并试验栽培成功,但未能大面积推广;自1990年来,福建三明食用菌研究所立题研究,在桔园、田间栽培大球盖菇获得良好效益,并逐步向省内外推广。通过多年在各地引种推广情况表明,大球盖菇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关于大球盖菇的种植效益
这是笔者接到电话咨询最多的一个问题。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当今所有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项目都有赚钱可能,但也没有一个可以保证多年栽培稳定赚钱的好品种,栽培的品种是否赚钱取决于成功率和产量,最重要的是这个品种在当地的认可度和社会的需求量。以大球盖菇为例,曾有过一市斤0.8元和48元两个极端价格,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价格差距很大。能否赚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计算一下你的鲜菇成本和计划销售的最低价格,在不赔钱的情况下,就可以放心的去种植发展。
三、关于大球盖菇的扶持政策
不断有朋友咨询种植大球盖菇政府扶持政策问题。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在搞扶贫,本来政府做的是好事,个别人却打起了歪心眼,不在生产管理上下功夫,想方设法弄虚作假套取国家扶持资金,结果是要到资金的只做一些表面文章无心真正抓生产,很大一部分要不到扶持资金的惨痛下马,怨天尤人。笔者建议大家要调整好心态,对于政府的帮助可以依靠,但千万不能依赖。要有自身造血功能,不能只靠政府输血生存。纵观时下,真正能长期发展下去的企业,真抓实干和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是发展壮大的关键。要想做到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了解本地的气候特征,土壤和原材料以及栽培场地的选择等一系列的前期工作,再加上用心种植,精心管理,丰厚的回报只是早晚的事情。
四、关于大球盖菇的栽培季节
河南及其周边省份常规栽培,时间在立秋后20天左右,气温由最高32℃向低走的时候开始栽培,最好在农历7月初至8月底栽培结束,9月至10月中旬开始出菇,别的地区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前或者推迟种植时间。理论上从立秋后一直到春节前都可以栽培。还有人说一年可以在春秋两个季节栽培,但在实际生产中春季在没有保护设施的情况下,最好不栽培,因为春季种植的时候气温低,大球盖菇发菌最佳温度是23~26℃,春季温度根本就不能达到,就会延长发菌的时间。本来秋季种植气温适宜的时候一个平方用一袋菌种并且50天就可以出菇,春季种植用两袋菌种60多天才能出菇,等到出菇的时候已过五一,当时的气温升高,出的菇产量低、菇质差,所以我们不提倡春季栽培。如果在大棚内栽培又能保证后期的料温不低于15℃,可由春节八十天左右栽培,在春节期间出菇上市,当时的鲜菇价格一般在每公斤12-20元左右。
五、关于大球盖菇的栽培场地
1.林下种植是首选。我国区域辽阔,林下资源极其丰富,杨树林和各种树林随处可见,在农村更是比比皆是,这就给我们种植大球盖菇创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实践证明,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比在废闲田栽培可提前15天种植,延长出菇期20天左右,整个出菇期可多出一到二茬菇,平均每亩增产800公斤左右,最高可达1500斤。没有树林的地方,在人为创造条件下大球盖菇也能达到丰产的效果。
2.土壤选择很关键。大球盖菇为草腐土生菌,有不见土不出菇的特性,在没有土壤的情况下,即使偶尔出菇产量也很低。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大多是就地取土,有时种植的地方土质好,产量就高,反之产量就低,最好在种植前对土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土质应以腐殖壤土(黏度40%左右)含有团粒结构为好,这样的土质喷水不板结,大雨后不太黏,干了不板结龟裂,具有保水性好的功能,太黏的土壤和太沙的土壤如果不加处理,产量都会受影响。
3.交通便利很重要。现如今,食用菌项目投入只有一半花在原料上,剩下的都花在了人工和产品加工销售环节中,所以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的栽培场所,可大大减少生产成本。
六、关于大球盖菇原料的选择与搭配
种植食用菌,发菌阶段我们称之为培养菌丝,说白了就像养孩子一样,怎样才能让孩子吃好、长好,就要看我们怎样给他们提供食物。大球盖菇也不例外,虽然它在食用菌界是公认的好胃口,但是,原料的好坏也照样影响它的生长和产量。
栽培大球盖菇的原料比较广泛,除食用菌界公认的万能培养料棉籽壳不能正常栽培外,其余可以分为几大类:(1)秸秆类:各种农作物秸秆、麦秆、稻草、亚麻杆玉米秸、玉米芯、豆秸等;(2)壳类:稻壳、花生壳、莲子壳、豆壳等;(3)枝条类:各种果树修剪后的枝条;(4)杂木屑:木材加工厂的下脚料、锯木屑、刨花等;(5)废菌渣类:金针菇、杏鲍菇、茶树菇、白灵菇等菇类的废菌渣都可以利用;(6)野草类。无论是任何农作物的秸秆,都要求是当年采收干燥无霉变的,菌渣需要晒干打碎。根据多年的实际推广经验,只用一种原料种植产量偏低,最好加入多种原料混合栽培利于高产。结合栽培区域的原料状况,我们采取了多种原料栽培试验,常采用的配方一般有以下几种,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1.稻壳100%、稻草100%、麦秸100%。
2.麦秸50%、玉米芯25%、木屑25%。
3.稻草50%、稻壳50%。
4.玉米秸(晒干、压扁,打碎)60%、玉米芯20%、木屑20%。
5.玉米秸(晒干、打碎)70%、稻壳30%。
6.干玉米或野草粉碎成4cm左右40%,废菌40%,稻壳或者玉米芯20%。
7.杂木屑50%、秸秆类20%、玉米芯30%。
8.各种干枝条切断50%、玉米芯20%、稻壳30%。
无论采取哪个配方,都可以在温度偏低的时候加入5%的麦麸或者晒干的牲畜粪肥,尽量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原料资源。在田里播种时,在菌种的上面撒一层培养料或者稻壳,这样对增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七、关于大球盖菇的用水调节
各种食用菌生产都离不开水,在食用菌界有一句谚语:产量的高低在水分,大球盖菇也不例外,因为露天栽培,对水分的依赖性更显得超过常规设施栽培品种。
拌料的水分调节。秸秆类、谷壳类等用来栽培大球盖菇的大部分原料的表面都有一个腊质层,拌料时很难一次把水加到想要的含水量。虽然用水泡料的方法可以解决原料吃水的问题,但该方法受条件限制,大批量生产,很难做到,几百亩的原料,浸泡场地就是一个问题,在推广实际生产中,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在原料堆放的场地直接加水,把大垛的原料就地摊开,高度不限,在料堆的上面直接用水管洒水,最好使用1%的石灰水,也可以在料的表面撒石灰粉,用清水均匀的喷洒,要用少量多次的细喷,切勿大水浇灌造成原料不能及时的吸收利用。浇水时看情况及时翻动原料,务必做到原料含水量均匀,检验方法是随意抽出一把原料用手紧握,有水滴下为宜。
第二个方法是把原料按每亩需用量拉入栽培场地,均匀摊开,用水幕带喷雾预湿,该方法在大面积推广时用的比较多,优点是省事省工,一般是喷30分钟后停3小时,也就是一天喷3次,一次30分钟,连喷三天。第二天需翻料一次,目的是让基料吃水均匀,不能有干草,夹杂在里面,否则,发菌困难且易污染。料的周边不能太湿,水分过大,发菌也一样困难。在实际栽培中,易造成上层菌丝上满,通过覆土,向草被上生长,给人一种菌丝长透的假象,最好的方法是在畦床上多扒开几个切面检查,看看菌丝的生长状况,如果发现菌丝下扎正常,证明水分合适,若是菌丝细弱无力,原料用食指和拇指捏不出水来,证明原料偏干,要及时采取补水措施,方法是少量多次在畦床上喷雾状水,如果发现原料中下部发黑,菌丝停止生长,说明原料的含水量已经超标,要及时用铁叉或木棍在菌床的两侧贴着地面,横着叉透气孔,来增加料内的透气量,要通过通入空气的同时,也可以通过透气孔排出一部分水分,这样基本可以解决水分过大的问题。
造成畦床原料水分过大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铺料时,料内含水量过高(严禁在铺料时边喷水边播种)。二是播种后连续下雨,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妥善解决,以免给栽培后期造成损失。
八、关于大球盖菇的工厂化栽培
大球盖菇在我国栽培的模式大部分都是露天顺季栽培,我们称其为懒汉菇是因为它很粗放,受自然天气的影响很大,我们也在尝试智能房出菇试验,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但到目前为止,国内暂时还没有大量工厂化栽培的报道。任何一个食用菌品种,在它适宜生长的季节,它的价格是最低的时候。近年来,好多商家就是瞄准了市场大做文章,在各种菇类常规栽培不能生长的时候进行冷房栽培,这确实是食用菌界的一场,让多种菇类在反季节上市,即解决了市场的需求,又安排一大部分就业岗位,生产厂家也因此得到社会与政府的认可和扶持。但就大球盖菇而言,还存在着这方面的开发和探索。希望有意愿的企业和单位尽早抓住机遇,大球盖菇的周年生产势在必行。(作者:河南省虞城县食用菌协会利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