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文化

鹅膏属

植物危害

 

95%的蘑菇中毒与鹅膏有关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的张老师长期从事真菌研究。 他说,有毒蘑菇会根据其含有的毒素而引起不同的症状。 毒性较大的有:毒肽(损害肝脏)、鹅膏毒素(造成肝、肾损害)、磷脂(造成幻觉和精神症状)、抗毒素(破坏红细胞、造成溶血)。 95%的蘑菇中毒是由于食用鹅膏属毒蘑菇引起的。

“鹅膏菌”属包括 600 多种蘑菇。 我国最常见的是“灰鹅膏”和“致命鹅膏(又名白毒鹅膏)”。 国外常见的“鹅膏菌”是“也是凶器”,这三种真菌主要含有毒肽和鹅膏菌素两种毒素,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严重损害,误食可致命。古代西方历史上,有些人甚至毒害鹅膏菌。

临床表现

鹅膏菌素是一种缓慢作用的毒素,其临床特点是:

(1)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即野生蘑菇采收较多的夏秋季节;

(二)具有集体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三)死亡率高达60%以上的;

(4)典型临床过程:潜伏期(3-6)小时,急性胃肠炎期(24-48小时),假恢复期(约24-48小时),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时间较长),实际大多数中毒患者死于内脏器官损伤阶段;

(5)无特效解毒药。

毒蘑菇卫生监督

准备治疗并实施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植物研究

因误采野生蘑菇而引起的中毒病例中,95%都是由鹅膏菌引起的。 鹅膏菌素是鹅膏菌中含有的最重要的致命毒素。 伞菌素是一种双环八肽。 天然鹅膏蕈素有 9 种类型,其中包括 α-鹅膏蕈素。 鹅膏菌素易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耐酸碱。 摄入后,能很快被消化道吸收进入肝脏,并能快速与肝细胞RNA聚合酶结合,抑制mRNA的产生,引起肝细胞坏死,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主要是急性肝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