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文化

小蘑菇变成大产业

近日,笔者走进康县长坝镇富坝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看到了漆黑肥美的黑木耳“绽放”。 洁白如玉的蘑菇、金黄的金耳、硕大肉厚的灵芝、肥美的黄色木耳……各种菌类正值收获季节,农民们正忙着采摘菌类。 “目前,我们已经接到了上千份订单,现在全公司都在加班加点赶订单。” 康县食用菌种植带头人、复坝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负责人杨曼慧说。

 

康县冬暖夏凉,空气湿润,雨热并存。 林下土壤优质,山泉水丰富。 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为食用菌、药用菌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得益于科技的加持,各种真菌在这里“开花”。

“后天发展实力”充分发挥“先天优势”

“康县食用菌十分丰富,木耳、香菇、天麻、羊肚菌、牛肝菌、竹荪、猴头菇等一系列菌类都适合在康县种植,品质优良。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这些真菌可以大规模生产,为群众增加了不少收入。” 杨曼慧告诉笔者。

食用菌种植作为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是康县人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康县坚持走科技兴农、绿色发展之路,积极与甘肃省科技厅专家组合作。 在专家团队的精心指导下,康县食用菌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食用菌产业是我镇的主导产业,到2023年,该镇将发展袋泡菌基地29个,累计投放袋泡菌、香菇袋400万袋以上,预计收获黑木耳等食用菌成品共计50万斤,产值达到1500万元以上。 康县碾坝镇党委书记熊涛说,“县里给予了一定的产业补贴和财政支持,老百姓尝到了实惠,越来越有活力。”

截至目前,康县已实现食用菌产业化种植24类130个品种,食用菌总产量达到642.9万公斤,产值约2.15亿元。

其中,“康县黑木耳”牌产品因品质好、品质优、销量高进入“中国最具价值区域农产品百强”名单,品牌估值3800万元。

三产融合挖掘产业潜力

可以靠山吃山,也可以靠水吃水。 食用菌产业是康县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和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未来如何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如何让食用菌产业逐步从“低小”走向“高端、精细”,从“扶贫产业”走向“富民产业”?

康县按照做优质强特色食用菌、做特精珍稀食用菌、发展食用菌全产业链的工作思路,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加强品牌建设、机制建设、要素保障和综合效益,初步形成多元化全产业链食用菌产业发展体系。

笔者了解到,康县现有康源、金强、康药等5个食用菌品牌,涵盖木耳、金耳、天麻、香菇、羊肚菌等12个食用菌产品。 康源生物有限公司等公司已成功转化灵芝孢子油胶囊、北虫草粉片、多肽口服液、浓缩猴头菇片等科研成果,重点研发的食药用菌项目天麻的种植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前进。

采摘食用菌、参观展厅、品尝特色宴席、购买食用菌产品。 今年,富坝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也成为富坝村旅游的新亮点。

“在大力发展食用菌提取产品、冻干食品、调味品等加工业,推动食用菌产业向深加工转型的基础上,推动采摘、采摘、冻干食品、调味品等多产业融合发展。餐饮休闲、文化旅游等领域,正在全力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食用菌产业链。” 康县食用菌中心副主任王合飞告诉笔者。

同时,康县将食用菌特色餐饮和文化旅游纳入城乡发展规划,打造了天麻、天麻等多条以食用菌生态观光、采摘体验、饮食文化为主题的优质旅游线路。镇、菌类小镇,发展“天麻宴”、“蘑菇宴”等特色餐饮,并通过食用菌企业电商平台和农产品电商中心(站),不断加大食用菌种植力度。以食用菌生态观光、采摘体验、饮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 着力推动食用菌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022年,康县实现旅游收入9.6亿元,食用菌综合产值达到2.15亿元。

(解曼彬·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