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功效

李玉院士趣解“菌”字提食用菌产业四大定位!

古人发明‘菌’字很有意思。草字头下面一个‘囷’,囷是粮仓,意思就是蘑菇里头藏了很多粮食。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原校长李玉应邀参加了中国江苏·现代农业科技大会。他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对食用菌产业提出四个新定位,认为它是“产业结构调整新的选择,大健康产业新的抓手,精准扶贫新的路径,‘一带一路’新的机遇”。

30多年来,李玉教授致力于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堪称我国食用菌研究领域的泰斗。尽管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食用菌,但对它在我国农业中的位置并不十分清楚。李玉说,我国食用菌年产3000多万吨,约占全世界的3/4,在中国农业产业中,食用菌已位居第五大产业,仅次于粮食、蔬菜、果树、油料,排在茶叶、糖类和棉花之前。

在现阶段,李玉认为,食用菌产业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的选择。在他看来,食用菌具有“争”的特点,就是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食用菌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推进了循环经济发展,重要的它还是支撑国家食物安全的生力军,因为它含有19%-40%的蛋白质。

在大健康产业领域,针对食用菌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李玉提出高质化利用的概念。他说,食用菌深加工空间广阔,可以做成菇脯、脆片、咸菜等休闲食品,可以萃取美白因子做成护肤化妆品,即便是萃取后的残渣也可以做成减肥产品,此外还有菌类药,目前我国进入名单的尚只有六种食用菌,未来可拓展的范围很大。

与此同时,食用菌投资少、见效快,经济价值突出,这让它成为我国诸多地方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在推动富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资料显示,李玉教授的科研团队在国内建立生产示范基地26个,指导培训技术骨干8000多人次,带动3万农户,累计推广50多亿袋(菌包),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60亿元。

谈及食用菌和“一带一路”的关系,李玉说,我国是食用菌产销大国,非洲人民同样爱吃食用菌。2年前,人民日报报道中国院士让赞比亚百姓全年吃上了蘑菇,这位院士就是李玉。原来,吉林省海外农业投资开发集团旗下吉海农赞比亚公司以其科研团队作为科技支撑,建成了赞比亚最大的食用菌工厂,不仅供应当地还出口到周边国家。

李玉对江苏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状况颇为熟悉,他的第一个院士工作站就建在江苏丹阳的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亦曾助力这家企业凭借《优质草菇周年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他看来,食用菌连接一二三产,推进产业化大有可为。他建议,江苏在沿海滩涂地区可以发展食用菌产业带动富民增收,考虑总结在农法栽培向工厂化生产过渡的经验,特别是在淮扬菜系里把食用菌充分体现出来,让它更为广泛地走上餐桌更受人们喜爱,“淮扬菜是江苏的拿手菜,这是其他地区代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