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简介
商品贸易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2年,我国GDP位居世界第二,对外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随着生产和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商品流通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主要是因为:流通经营的质量直接决定市场供求能否合理匹配; 商品流通中产生的价格信号直接决定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配置社会资源的效率; 流通环节的成本直接促进或阻碍行业的健康合理发展。 回顾30年来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商品流通领域改革始终是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它总是引领或制约其他经济改革的进程,也衡量经济改革的进展和成败。
30年来,我国流通体制改革先后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价格双轨制”和“价格突破”,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价格“调放结合”改革。 ,基本实现由计划经济调控向市场化价格转变。 与此同时,流通领域也成长了一大批形式多样的商品交易市场。 主要分为三个级别:
首先是市场自然演化下形成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 此类市场数量庞大,与供需直接对应,发挥着现货商品交易、仓储、物流等多种功能。
二是政府自上而下建立的期货市场。 该市场以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为中心,负责为实体签订远期商品销售合同、生成商品价格信息、提供风险管理工具。 。
此外,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发展,全国出现了区域性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地方商品交易所(中心)等多种新兴市场形态。 此类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监管机制不明确,往往处于灰色地带运作。 虽然对实体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蕴藏着风险。
上述三级商品市场对我国大宗商品流通、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支撑了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功能缺失、市场空白、制度障碍、协调不够等问题。 距离发展完整、高效、有竞争力的大宗商品市场体系还有较大差距。 现阶段商品市场建设的重点是理顺机制,充分发展各类层次市场,加强市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构建功能齐全、统一协调的商品市场体系。
二、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商品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六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为1953年至1978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统一购销和门票供应体制。 严格来说,由于这一时期的商品交换是按照中央计划决策,属于指令性交易,商品流通不需要价格信号。 而且,整个经济高度集中,严格控制经营风险而牺牲效率,经济主体不需要单独的风险管理。
第二阶段为1978年至1988年
这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转型特征突出,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突出。 放宽部分商品价格管制,实行计划内、计划外价格“双轨制”,是市场最重要的特征。 现阶段,经济主体的独立经营和决策成分不断增加,对市场价格信号和风险管理的需求逐渐显现。 与此同时,流通批发领域改革得以破冰,以重庆(自由)贸易试验中心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开始崭露头角。
第三阶段为1988年至1993年
这一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成立,期货市场首次出现。 这一阶段的显着特点是,一方面各行各业发展热情高涨,另一方面监管体系建设滞后,导致市场盲目发展。 特别是期货市场,截至1993年底,全国已有交易所50家,期货经纪公司320多家,可以代理期货交易的会员单位近2000家。 但行业管理无序,导致全社会投机炒作盛行,价格信号混乱,给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第四阶段:1993年至1999年
现阶段,为了结束前期的混乱发展,监管部门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进行了较为严格的清理整顿。 在此期间商品市场的发展受到抑制,许多市场出现清算。 以期货交易所为例,经过两轮清理整顿,1998年全国商品期货交易所只剩下3家。 但这一阶段在制度建设和监管体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是以中国证监会为监管主体的期货行业监管机构成立。 二是一些监管规则开始运行,我国大宗商品市场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第五阶段为1999年至2010年
这一阶段是期货市场规范发展时期。 一是以《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主的期货市场各项制度和规定开始运行; 二是建立了以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为主的期货市场监管配套设施。 三是期货新品种有序推出。 与此同时,现阶段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电子交易平台开始出现。 特别是2003年质检总局发布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管理规范》后,此类市场发展迅速。 此后,一些交易平台逐渐脱离现货价格,演变为大宗商品远期市场,少数市场还发展出“类似期货”的特征。
第六阶段是2010年至今
期货市场已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现阶段,随着各种监管制度和操作系统的不断规范,期货市场发展的基础已经比较坚实,期货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期货市场的服务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着增强。 另一方面,现货商品交易平台进一步发展,一些交易平台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演变为交易所(中心)。 但由于定位不明确、制度缺失、监管缺失,导致多起风险事件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2011年以来,证监会在国务院2011年38号文、2012年37号文的指导下,牵头多部委对此类市场进行清理整顿,明确市场边界,规范市场发展。这一时期,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成为地方商品交易所监管的最高协调机构。 经过清理整顿,地方交易所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地方政府不要求保留,只报“部际联席会议”备案。 二是地方政府要求继续保留,“部际联席会议”无异议; 三是地方政府要求继续保留,“部际联席会议”原则同意,但认为交易形式存在问题,要求地方政府整改并继续缴纳注意力。 目前,清理整顿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大部分省市已通过验收。 但仍有一些大型“期货类”交易场所尚未完成整改。
三、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现状
经过上述六个发展阶段,我国目前的商品市场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期货市场,以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为核心,受到监管。经中国证监会批准。 二是现货市场,主要包括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现货电子市场。 此类市场受商务部监管。 三是商品场外衍生品市场,主要是利用期货交易规则进行商品远期和准期货交易的本地交易所。 此类市场的监管机构尚未明确界定。 目前主要通过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行规范。 商务部还出台文件指导地方政府监管工作。
四、我国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的商品市场相比,我国市场还存在较大差距。 具体来说:
一是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地区间的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监管权在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分散,导致整个市场严重碎片化。 部分产品价格扭曲或价格信息不充分,无法正确引导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导致市场供需失衡、部分行业反应滞后、产能过剩。
二是现代市场组织体系和交易方式不够发达,商品流通效率低下。 新世纪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发展出现许多新趋势:一是交易市场进一步规模化、集约化。 少数大型国际商品交易所通过兼并整合形成全球商品交易所集团,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其次,信息技术不断融入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大量电子交易平台涌现,使市场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大幅降低。 但由于我国商品流通领域发展不足,机制建设滞后于市场发展,现代市场组织体系和交易方式始终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阻碍了市场创新和水平的提高。运营效率。
第三,大宗商品市场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 由于我国商品衍生品市场发展不足,实体公司缺乏规避远期价格风险的手段。 一方面,期货市场不成熟,个性化品种较少。 实践中,主体的对冲成本较高,不利于主体入市。 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市场的场外市场尚未爆发。 除期货产品外,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产品较为有限,无法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需求,使得实体企业在风险到来时只能被动应对,造成经济大幅波动的局面。
四是大宗商品市场国际化严重不足,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影响力很弱,缺乏“话语权”。 目前,我国已从工业基础薄弱的计划经济国家发展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制造强国”,荣获“世界工厂”称号。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严重依赖中国的需求,中国消耗了全球一半以上的铁矿石和三分之一的有色金属。 但“世界工厂”也带来不少问题。 一方面,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 战略能源和矿产尤其依赖外国。 其中,2012年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到71%,石油对外依存度也达到58%。 另一方面,行业定位低端,能耗高、附加值低,大部分行业仍为劳动密集型。 然而,大宗商品市场缺乏定价权,例如原油价格的“亚洲溢价”,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财富损失。
五是商品市场立法滞后,监管仍需完善。 根据相对成熟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只有构建全国统一的现代大宗商品市场监管体系,打破条块分割,避免地方条块分割,结束现货市场的双轨监管体制,才能克服各部门监管的局限性。监督,避免责任。 相互推诿、监管真空或者多重政策的情况都会促进市场逐步健康演化。 同时,根据市场不同组织业态进行分类监管,优化监管资源配置,释放市场活力。 目前,我国《期货法》尚未颁布。 现行《期货交易管理规定》仅涵盖交易所期货品种。 其他市场尤其是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尚无具体的规定和管理办法。
面对以上五个问题,我们认为,应加快商品市场改革,吸收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商品市场顶层设计,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实体经济的需求,满足实体经济的多元化。 交易和风险管理需求,提高我国商品市场运行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五、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的意义
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是我国商品交易市场顶层设计的政策思路之一。
构建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的目的是连接市场经济多元化参与者、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商品流通和风险管理需求,对我国商品进行分层设计和功能定位。市场体系。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建立新的市场机制,设计场内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商品衍生品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地方商品交易所和期货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为市场提供多元化。 、个性化商品交易和风险管理服务。 另一方面,要理顺现有市场形态的功能和机制,特别是完善期货市场的功能,充分建立期货市场与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衔接,满足商品交易多元化和多样化。实体经济风险管理的需要,使期货市场更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同时,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不仅限于商品市场的分层设计和划分,更重要的是必须设定各级商品市场的边界、功能定位、监管制度和配套设施。确保商品市场高效运行。 制度措施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 在充分发挥多层次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完整的商品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