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陇南听讲“两山”故事——甘肃陇南生态产业发展纪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11月深秋的甘肃陇南,仍然充满生机与活力,清澈的白龙江水潺潺流动,清风拂过两岸的橙黄橘绿,夹裹着花香扑面而来。这片“宝贝的复杂地带”正凭借优质的生态基础,厚植生态后发赶超潜力,让“天然药库”“橄榄之城”“西部酒乡”“绿色矿山”等一张张生态名片越发闪亮。
“2022年全市生态产业完成增加值129.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陇南市委张柯兵介绍,截至2022年,陇南以花椒、核桃、油橄榄、中药材等精深加工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年产值达240亿元以上。
在矿山、冶金、新型建材、白酒工业、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工业领域,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工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成功上市企业3家。
在文旅康养产业上,培育“康养+农业、康养+医疗、康养+运动”等新兴业态,成功创建官鹅沟国家级森林公园5A级景区,新增2个4A级景区、达到17个,28个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同时,陇南也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创建大数据产业园,建成油橄榄数字农业、陇南绿茶质量溯源区块链,全市网店数量达到1.4万家,电商平台入驻商家1300余户,上架产品3万余款,全年累计电子商务销售额369亿元。
陇南作为甘肃的绿色明珠,多年来,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任务和底线任务推动实施,以实际行动贯彻“两山”理论,不断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为更深入了解陇南,生态环境部主管《环境保护》杂志社发起“讲好生态环保故事”之绿水青山绘陇原媒体行活动,探寻生态陇南之路。让我们走进陇南,听们讲述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生态为民的“两山”故事。
距离成县5公里的陈院镇梁楼村,于2015年,计划总投资5600万元,规划面积500亩,建立集特色水产养殖、休闲垂钓、果蔬采摘、动漫游乐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合作社,立足于“三变+产业+旅游+扶贫”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实现全年产值达1100余万元。合作社覆盖农户400余户1500余人,其中结对帮带贫困户40余户180余人,吸纳周边群众务工就业超百余人,已经享受到了“绿色经济”的发展红利。
“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翼’,只有‘两翼’平衡,才能实现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陇南市政协、成县县委王文全讲到,成县聚焦“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带动“产业+”“文旅+”“互联网+”,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高效转化。
成县位于陇南东北部,有着全国第二大铅锌矿带,位居甘肃省大理石储藏量首位。同时,成县还是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重要区域、甘肃南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也使得其需集全县之力、汇多方之智,探索“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之路。
王文全介绍,为推动生态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成县加快工业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工程实施,落实数字赋能措施,引导工业互联网、新基建、5G在工业领域深度应用。在今年前三季度中,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3.35%,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保效益双赢。其中,成县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矿山”的水泥企业,2015年建成陇南电网第一座余热发电站,年直接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每年节约标准煤约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0万吨,实现从“灰色制造”到“绿色智造”的蝶变。
他介绍,成县还将持续做好“大山”文章,依托“中国核桃之乡”招牌,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推动“成县味道”由地方特色农产品向全产业链、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转变。同时,通过“互联网+”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促进生态农业、生态加工业、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电商全产业链各环节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2万人,2013年以来累计销售53.78亿元。他表示:“成县的最大优势在生态,最大的出路也在生态。”
来到徽县嘉陵镇田河村,153株千年古银杏已悄然换上“金装”、铺上“黄毯”,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这块“金招牌”,也为当地带来了“绿经济”,通过以乡村旅游为基,美丽田园为韵,银杏文化为魂,引进“银杏梦谷”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可为游客提供“赏嘉陵美景、吃重庆愚火锅、住民宿木屋”的乡村旅游综合体验,每年将产生经济收益700万元。乡村旅游正成为田河村的支柱型产业。
陇南市徽县县委张立新介绍,近年来,徽县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除“银杏梦谷”外,同时推进嘉陵江峡谷群大景区、青泥蜀道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还举办了首届金徽杯蜀道·青泥岭山地挑战赛等活动。目前,徽县已建成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星级农家乐122家。今年以来,全县接待旅游人数143.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1亿元。
据介绍,在古代徽县还有着“西部酒乡”的美誉,一方水土酿一方美酒,如今的金徽酒已有“中华老字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等多项认证。同时,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金徽酒厂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将历史文化、生态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四季都有景,处处不同天”的“花园式酒厂”,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数万名游客。截至2022年,金徽酒业累计销售额超过200亿元,企业纳税超过50亿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近4000多人,间接拉动2万人就业。
“徽县已形成白酒酿造为引领,有色冶金、新型建材等多元发展的工业体系。”张立新讲到,金徽酒与金徽矿业2家企业均已在A股主板上市。其中,矿区常青、地上花园、地下工厂的国家级“绿色矿山”金徽矿业,已成功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工业文明”的绿色发展模式,成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是探索“两山”转化的先行者,矿山创新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一江七河,三省通衢。两当县是甘陕川大旅游圈的一颗明珠,既有北国雄奇又有南国秀丽,位于南北过渡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6%,林木绿化率达87%,是宜居生态天堂、养肺胜地,同时红色文化、人文历史更是灿若繁星。
“两当要以生态为底色、文化为灵魂,把全县当作一个大景区来打造。”陇南市两当县委郭省军说道,两当正按照“全域化布局、全要素构建、全产业融合、全季化体验”思路,大力发展生态游、红色游、康养游等旅游品牌,要形成处处有景致、村村有特色、户户能待客的全域旅游格局,游客能够赏美景、看繁星、深呼吸、慢生活。
两当正以旅游为核心,推动旅游+文化、体育、农业、数字经济等产业深融合发展。在云屏镇一场农旅融合正在这山林间“上演”,凭借绿色山水的生态优势,云屏镇打造“乡野拾光”体验园,以农业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园区设置了住宿、游乐、科普、餐饮四个功能区,游客可晨起远眺群山叠嶂,同时体验户外拓展、农事科普、亲子互动、智趣运动等项目。栽下梧桐树,迎来金凤凰,“乡野拾光”已从自身资金启动到吸引外部资金援助,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成为探索乡村经济绿色发展新路径。
郭省军介绍,为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两当念好“山字经”、唱好“林中戏”,正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形成“地下有药、树上有果、林中有鸡、空中有蜂、棚中有菇、水中有鱼、四季有花、村中有客”的“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新模式。各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立足各乡镇资源特色和功能定位,建设产业基地,以当地特色山地农业产业,辐射带动全县生态产业化发展。同时,两当以实现“全县农民人均核桃花椒挂果树各100株,核桃花椒挂果总株数达到1000万株”的“双百千万”为目标,让生态资源变成富民产业。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黄波菌业作为两当县左家乡食用菌生态产业园的龙头企业,也是甘肃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广金、西坡、泰山等8个乡镇发展菌类产业,产品发完全国各地,日销量最高达10吨以上。
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两当县有中华蜜蜂养殖7.86万群,蜂蜜年产量800吨,中药材种植面积保持在8万亩左右,核桃、花椒栽植总量达1000万株以上,农家客栈、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达165家,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山地立体农业收入达5000多元。
“绿色生态是两当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和最大品牌。”郭省军表示,两当要将绿水青山作为是永续发展的“源泉”,全力推动生态资源价值转换,描绘出更加壮美的绿色转型升级发展新画卷。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种植环境和气候十分挑剔油橄榄作为陇南的“市树”,正不断结出“致富果”,回馈陇南人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倾注的智慧与心血。接下来,陇南将全力推动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厚植生态底色,擦亮金字招牌,描绘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