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菌类真多啊 但专家表示…
重量级
年贸易量15万吨-20万吨,产值50亿-60亿元。
野生菌是大自然送给云南的珍贵礼物。 每年雨季前后,这些生长在山林中的“山珍”纷纷上市,让大家的舌头和味蕾享受到野生蘑菇的鲜美味道。
“云南是全国野生蘑菇自然产量和贸易量最大的省份,也是世界野生蘑菇贸易的主产区,占世界野生蘑菇的40%、全球野生蘑菇的80%。全国野生蘑菇;年均野生蘑菇储量50万吨左右,几乎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野生蘑菇出苗时间长,全年都有新鲜野生蘑菇可供交易主要产期为6月至11月,以滇南地区品种最多,产量全省,以滇中、滇西北地区最大。 说起云南的野生蘑菇,长期致力于食用菌研究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赵永昌都了如指掌。
“我们通常所说的食用菌主要包括野生食用菌和栽培食用菌。” 赵永昌介绍,就野生菌而言,云南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菌资源,使云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 野生菌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形成了“云菌”的品牌效应。 目前,昆明已成为全国野生蘑菇交易集散中心。 国内产区的野生蘑菇在云南可以卖到更高的价格。 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蘑菇销往四川、西藏、贵州、陕西、广西、湖南、湖北等地。 云南有野生蘑菇交易。
数据显示,云南野生蘑菇年贸易量约15万吨至20万吨,原产值约50亿元至60亿元。 有2-3个品种近万吨。 主要品种包括松茸、牛肝菌、羊肚菌和鸡肉。 油菇、松露、干巴菇、奶菇等; 云南栽培蘑菇年产量约30万吨,原产值约20亿元。 全省食用菌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日本、泰国、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约1万吨,创汇收入近1亿美元,仅次于烟草、咖啡和蔬菜。 是云南重要的林下经济产业。
“资源丰富,种类多,产量大,市场和贸易活跃。” 赵永昌说,云南的野生蘑菇在全国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有重要地位。 “世界野生蘑菇向中国看,中国野生蘑菇向云南看”。 食用菌市场已成为国内乃至世界食用菌贸易的风向标。
优势明显
几乎所有的食用菌都能在云南找到“家”
宜良小哨的干巴菇、宾川鸡足山的凉拌蘑菇、晋江香格里拉的黑木耳、南华五街的松茸……这些年来,云南的野生蘑菇已名声大噪。 在稳定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山区群众脱贫增收。
“从资源上看,云南是世界野生食用菌集散地之一,种类繁多,产量大; 在文化上,云南多民族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野生食用菌饮食文化; 从市场来看,经过30多年的市场开拓,云南野生菌的品牌效应已经开始显现,野生菌交易中心的地位不可替代。”赵永昌分析道,云南发展野生菌的比较优势野生菌产业化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种资源多样。 云南复杂多变的气候地理条件,孕育了多种植被类型,为种类繁多的野生菌资源的存在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云南野生真菌有2门、11目、35科、96属、850多个品种,占世界总数的43%、全国的91%,居全国第一,拥有最多的野生真菌。世界野生真菌的种类。 ,产量最高的地区。 可以说,云南是最好的食用菌种质库。 几乎所有种类的食用菌都能在云南找到合适的栽培环境,这是我国其他地区难以做到的。
森林资源丰富。 云南野生真菌80%以上为菌根真菌,以共生真菌为主。 这些真菌,包括松茸、牛肝菌、松露等,必须与林木和其他植物共存。 目前还不能人工栽培。 森林资源为野生真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森林本身也存在着许多腐生食用菌。 通过人工管理和仿生栽培,可以在不影响生态的情况下,有效提高腐生食用菌的产量。 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生态环境优越。 云南是我国生态保护重点地区、西南生态屏障。 大部分地区植被良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污染较少。 生长于纯净山野的野生菌,是真正的原生态绿色产品。
资源丰富、享有盛誉的云南野生蘑菇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云南绿色经济发展。
科研实力雄厚
野生真菌驯化,科研成果助推产业发展
2017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依托羊肚菌等具有自主产权的食用菌及菌种种植关键技术,为贡山县推广野生羊肚菌种植提供科技支撑。 今年一季度,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羊肚菌种植面积达到1170余亩,收获鲜活羊肚菌100余吨,惠及3个乡镇18个村委会、2个村委会3000余名农民。城市。
这是科技助推野生菌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脱贫的缩影之一。
在云南,从事食用菌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有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热带作物研究所等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以及相关国家、市级农(林)科院所,全省专职科研团队约120人,在野生真菌系统分类、资源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人工育种、菌种合成及仿生栽培、引种驯化等科研成果在野生蘑菇研究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例如,大型真菌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有的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野生资源采集利用、野生食用菌保育繁殖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金耳、深棕色盘基网柄菌牛肝菌的驯化和栽培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赵永昌领导的研究团队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库。 目前保存资源300余种、5000份; 已驯化7个具有一定开发价值的珍稀物种。 ; 建立野生资源驯化快速出菇体系,缩短驯化出菇时间; 初步建立了以柳田头菇子实体发育(特别是孢子形成)为重点的遗传模型体系; 建立了印度松露、夏松露菌的多宿主菌根苗合成技术体系,建成了近百亩不同生态类型的松露菌根苗种植基地。 开展野生菌增产生态干预研究,建立了干巴菌生态干预增产技术规程。
后续的科学研究,为天赐的野生真菌资源增添了人工支撑。
弥补弱点
保护生长环境,控制过度采集
尽管云南野生蘑菇资源条件优越、研究成果突出、开发潜力巨大,但不少专家认为,云南野生蘑菇资源保护利用仍面临采集过度、技术落后、科研投入低等诸多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云南野生蘑菇的黄金品牌将蒙上灰尘。
野生真菌过度采集,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专家表示,目前,云南野生蘑菇资源普遍利用多,保护少。 随着市场对野生蘑菇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珍稀美味品种的价格不断上涨。 对利润的追求导致了不受控制的收集。 野生资源逐年减少,部分物种出现量明显下降。 例如,许多野生真菌与树木形成了共生关系。 它们尚无法人工栽培,自然产量也有限。 过度采集导致物种灭绝; 许多野生真菌只生长在特定的森林中。 森林被破坏之后,就和他们有关了。 菌根细菌无法生存。
真菌栽培技术落后,市场不稳定。 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食用菌种植气候优势。 任何可以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在云南省不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就能栽培的地区都可以找到。 不过,云南也有劣势,那就是由于地势多山、物流有限,种植规模难以扩大。 成本高。 同时,种植技术差、规模小、市场不完善。
工业界急需的科学研究却相对滞后。 对于野生菌,云南在种植、采集、运输、加工、餐饮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技术需求。 野生蘑菇急需的是标准化的采集规范(包括采集工具、小型采后保鲜设施)、保鲜繁殖技术、仿生栽培技术、清洗技术、保鲜技术、即食产品加工技术。 云南在这项技术上严重缺乏。
气候变化导致野生细菌数量和质量下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给野生蘑菇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例如,野生菌主产区气温总体高于历史同期,降雨量明显减少,对野生菌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牛肝菌、野生香菇、野生菌等菌类产量和品质下降。 双掉落情况。
产业发展的这些短板严重制约了云真菌的发展。 我们要补齐短板,做强云菌产业。
树品牌
打好资源卡,做好“六步走”
如何同时保护资源和发展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博士后科学家、吉林农业大学原校长李宇提出:“野生食用菌作为云南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应该走走特色化道路。”打造奢华典雅,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高原农业。 向高端农业战略升级。”
对此,赵永昌深表赞同。 他认为,云南野生蘑菇产业有特色、有潜力、有优势,但产业发展不能走规模化、综合化的道路。 而是应该走一条以野生蘑菇为主、适度规模化特色种植的道路。 打造良好的资源品牌,必须遵循“六步走”,即前三步:资源、保护、文化,后三步:安全、开发、加工。 总之,要坚持“以资源文化为基础,以安全保障为后盾,加工开发为两翼”的发展战略。
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滇西北等野生菌储量较大、利用率较低的地区,应采取技术培训、引进小型加工企业、出台相应激励政策等措施,延长野生菌储藏期,提高野生菌品质。 同时,借助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易门县野生食用菌博览会等平台,加大云集菌品牌宣传力度,发展野生菌美食文化。
成为强有力的支持者。 合理采集要规范、合理,采取时间段、区域相结合的措施,采取“采集、栽培、繁殖”措施,保护野生真菌资源; 制定山地保护和森林保护规划、腐生菌产区、采集收购标准等规划。 采取限制措施,保护山林,同时培菌增效,积累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快野生菌驯化培育,采用保护、标准化采收、运输保鲜等技术,提质增效。 应大力发展黑褐色盘基网柄菌、牛肝菌、长根蘑菇、金木耳、白灵芝、羊肚菌、白参等云南特产蘑菇的工业化种植。
加工扩展。 目前我省野生蘑菇产品种类较少,市场上仍以新鲜产品为主。 其他产品还有油炸、速冻、腌制、干片、即食片等,近年来还出现了野生菌酒、野生菌茶等。 产,但总体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影响较小。 因此,应加强野生菌加工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实现多产品、多规格、精准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
新闻阅读辅助
安全食用蘑菇的小贴士
“没有野生蘑菇,就没有云南。” 野生蘑菇,上帝赐予云南的美味佳肴,总是让人既高兴又担心。 好消息是,野生蘑菇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 令人担忧的是,每年野生菌上市时,野生菌中毒事件时常发生,不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也影响了野生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断发展。
为此,有关专家提醒广大家庭食用野生蘑菇要谨慎,不要采集或购买不明品种的野生蘑菇。 如果您熟悉野生蘑菇并确定其无毒,请勿混合加工食用,因为不同种类的野生蘑菇混合烹煮时,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 加工野生食用菌时,一定要彻底煮熟。 吃野生蘑菇时不要喝酒。 另外,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短时间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幻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如果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立即用简单的方法催吐。 可以喝大量温水或稀盐水,然后用勺柄、筷子等物体刺激咽喉催吐,以尽快排出体内未吸收的残留细菌,减少呕吐。吸收有毒物质,防止病情恶化,并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 。 可以让患者喝少量的糖水和盐水,以防止脱水导致休克。 但是,不要将水强行灌入昏迷患者的口中,以防止窒息。 尽量保留中毒发生前食用的野生蘑菇样本,送专业机构检查和医疗救治参考。
记者:陈云芬(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