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文化

桑黄历史知多少

 

桑黄有名桑菌、木麦夋、桑臣等,是一种生长在温带的一年生木腐药用真菌,主要生长在活立木上,偶尔生长在倒木上。其子实体在夏秋两季出现,晚秋至冬季颜色变深至黑色,主要寄生在40年以上的老桑树上。

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以“桑耳”的名称记载为:“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五木耳,名檽,益气不饥,轻身强志。生山谷”。

唐代,在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的《新修本草》中,对“桑黄”的性味、功效及颜色等描述比较详细,但此时仍以“桑耳”的名字出现。如“桑耳,味甘,有毒。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聚,腹痛,阴阳寒热无子。疗止久泄,益气不饥。其金色者,疗痹饮,积聚,腹病,金疮。五木耳名檽,益气不饥,轻身强志。生犍为山谷,六月多雨时采木耳,即曝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