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主要目标市场供求分析
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规模很大,城镇居民年消费额超过7500亿元,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产品消费量大,需求层次较高,且资源相对短缺,农产品总量不足,对外依存度大。据统计,目前江、浙、沪、闽、粤5个省市和港澳两个特区,每年从外调进农产品总额约1200亿元,且年增长幅度在5%以上。农产品消费已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绿色化趋势,绿色食品的消费在农产品消费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2000年,全国绿色食品的销售额突破500亿元人民币,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江西省的农产品销售额也达到了16亿元,潜力很大。
江西省对沿海农产品有较好供给基础,巩固扩大沿海农产品市场份额,不仅可解决农产品卖难,而且能够以沿海市场作为跳板,使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走向国际市场,积极融入全球农产品体系当中。
下表是对东部沿海发达省市以及北京、江西的人均消费水平的统计汇总,通过这个表,我们可以看到,除江西省以外,其他四省二市城镇居民具有比国内其他省市更强的个人购买能力。
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城镇人口7069万人,占全国城镇人口的18%,人;其次为北86%,其中,上海比全国水平高出86%~8%均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
京,比全国水平高出65%,广东55%,浙江48%,福建18%,江苏8%;这些省市城镇居民的购买能力强,对农产品、特别是优质农产品的消费水平高。
上述五省二市的食品年消费总额如下,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到,这些市场规模较大,可以作为主要目标市场:
从消费产品上看,粮食、肉禽、水产品、蔬菜、瓜果的消费额较高,人均购买量也大,市场需求量很大。
水产品、畜产品和园艺产品是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2000年这3类产品的出口额约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6.4%,2001年1-10月这一比例上升到70.5%。其中水产品出口份额近年来一直呈增长趋势,畜产品居第二,近年来出口份额呈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22%下降到目前的18.8%;园艺产品出口份额1995-1996年约为29%,近年来一直保持在25%左右,其中蔬菜和水果出口都是从1999-2000年恢复增长势头的,2001年1-10月蔬菜出口份额占14.8%,水果占4.8%,其他园艺产品如花卉、茶叶、烟草、咖啡、可可等产品占6.3%。此外,大田作物及其加工品的出口额份额下降较快,由2000年的17.4%下降到2001年1-10月的11.9%。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亚洲的出口份额呈缓慢下降之势,由1994年的77.7%下降到2000年的73.6%。2001年对亚洲农产品出口份额继续减少;
欧洲是我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近年来有所下降,由1994年的14.6%下降到2000年的13.3%,2001年对欧洲出口额大幅度增长,出口份额恢复到15%左右;
北美洲是我国农产品第三大出口市场,出口份额虽然不大,但是近年来增长势头强劲,由1994年的5%增长到2000年的8.4%,2001年继续增长。
目前我国最大出口消费国(地区)及其市场份额依次是:日本35%、香港12%、韩国10%、美国8%、德国3%。对美国和德国出口额分别增长3%和9%。
3)东部地区继续保持进出口双增长;西部地区进出口双双大幅度下降;中部地区进口略增,出口大幅度下降。
的77%,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92.6%,2001年进出口份额继续小幅增加。入世将使东部地区获得较大的发展机会,既利用进口资源,又争取出口机会,因此进出口贸易将继续扩大。
中部地区2000年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5.7%,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4.8%。西部地区2000年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2.8%,2001年中西部地区进出口份额都有所下降。由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是为东部地区
提供原材料,因此进出口额的增长相对于东部地区落后,但是中西部地区仍有很多特色农业,入世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变化不大,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大幅度增加,一般贸易方式仍是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主要方式。2001年,一般贸易出口额约占农产品出口总
额的78%;一般贸易进口额比上年同期增长0.6%,约占农产品进口额的72%。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双双大幅度增加,进料加工出口额同比增长8%,来料加工出
口额增长17%,二者分别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14%和5%,进料加工进口额同比增长13%,来料加工进口额增长5%,二者分别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17%和7%。
加入WTO,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农业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一个更加规范和稳定的国际环境下扩大开放,也有利于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但从近期来看,随着农产品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环我国对农产品关税的降低和非关税措施的逐步取消,
面临农产品进口的压力。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有可能变成逆差状态,加入WTO,我国就要遵守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规定,降低关税、提高配额、非关税措施关税,不再增加并减少扭曲贸易的国内补贴,除特定产品清单中的商品外,逐步授予所有贸易实体以均等的贸易机会等。一方面,40多年来,我国一直采用
计划配额管理,加入WTO以后,关税的降低、配额的增加和私有贸易实体的进入,将会刺激小麦、玉米、棉花、油籽、豆油、肉类、乳制品、水果、糖料等的进口,只要国内有需求就会有进口。另一方面,我国已承诺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玉米、大米和棉花等农产品的出口补贴也将取消,这将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度缩减。可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只是承诺了按照乌拉圭回合《农产品协定》的内容,逐步消减农产品出口补贴,并没全部取消出口补贴,这将使我国在贸易中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失去竞争优势。在进口增加,出口减少的转变中,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将可能变成贸易逆差状态。
比较优势的原理将使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发生变化。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就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与国际比较,畜产品、园艺产品和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加入WTO之后,这些产品的出口将会增加,是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优势行业,不过优势发挥如何关键还要看质量;而粮棉油等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比较优势相对较低,加入WTO之后,这些产品的进口将会增加。当然由于我国粮棉油籽等农产品的流通费用较高,因此价格的竞争能力仍有一定潜力可挖。
资源配置的优化将使我国粮食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之间自然资源、生产技术条件和经济基础等各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也导致各地区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从资源配置效率和机会成本的角度分析,国内生产的比较优势,除水稻外,我国粮棉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不具有比较优
势;除大豆外,粮棉主产区主要粮棉产品与非粮棉产区相比都处于相对弱势,这意味着加入WTO,对我国粮棉主产区的粮棉油生产的影响将是挑战大于机遇。从基本走势看,粮食生产和供给的重心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和北方地区转移,而东南沿海地区的粮食需求将部分转向国际市场。国内结构调整和购销政策的双重影响,将迫使不具比较优势的春小麦、早籼稻等粮食品种生产进一步调减,并使未来进口量增加。
对农产品流通体制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带来冲击。目前,我国政府一般禁止外国公司从事农产品贸易,禁止国内企业从事某些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棉花.
的销售、仓储经营及其他服务。小麦、大米、玉米和棉花的购买、加工、销售和仓储都由指定的国营机构进行。按照加入WTO文本协议要求,我国将在3年内逐步放开进入国内流通领域,包括放开与此相关的流通部门,诸如修理和维护、仓储和运输服务等。对国有收购、加工企业来说,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压力,但是也将极大地激发其主动性,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生产方式、经营管理落后的企业将无法与发达国家大规模、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企业在同一舞台上竞争,国内小型加工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这将有助于加快我国农业化市场化进程。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外资的注入,独资、合资企业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劳动力将发生转移。由于我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因此入世后外商投资的增加,独资、合资企业的进入将不仅为我国带来现代化的管理和技术,而且将极大地促进农产品加工贸易方式的发展。随着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的增加,短期内我国初级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将缩小,农产品生产者收入的下降必将使劳动力发生转移,使农民的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据估算,我国蔬菜产值已达到3100多亿元,仅次于粮食,位居农产品第二。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蔬菜出口一枝独秀。2000年全国主要种植业出口总金
额约62.02亿美元,蔬菜类出口总金额20.34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金额的1/3。当前,日本、韩国、荷兰、美国、德国、新加坡、俄联邦等国家是我国蔬菜的主要出口市场。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00年我国蔬菜出口量超过10万吨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出口数量和价值分别是:
从以上数字看出,日本是我国蔬菜出口量最大的国家,输入韩国的蔬菜量在我国蔬菜出口国中位居第二。
蔬菜是技术和劳动复合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便宜,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是发达国家的1/6 – 1/20,产品价格是发达国家的1/5 – 1/8。我国气候资源和品种资源都很丰富,什么样的蔬菜,在我国几乎都能找到适合栽培的地方,所以供外商选择的余地大,参与世界竞争回旋余地也大。
乎是我国入世后惟一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受益的粮食产品。中国与日、韩毗邻,在销货成本方面更具优势,在面对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不断降低、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我国稻谷生产大国的特点,主动发挥我国稻谷产业的优势,值得人们思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进口食品的安全性,对药残等指标的限制十分严格,检验手段已经从单纯检测产品发展到验收生产基地。现在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链条是“从田头到餐桌”,以生产最终产品推向市场。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谁掌握了“绿色”,谁就占有了市场的主动权。稻米的生产,一定要在思想观念和经营、种植管理等方面坚持“绿色”方针。
2000年中国共出口生猪200万头,金额2.3亿元,鲜冻猪肉6862万美元,猪肉罐头5845万美元。主要出口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是世界主要猪肉及制品出口国之一
加入WTO将对肉及制品产生较大的影响。乌拉圭回合农产品协议、中美农产品协议规定:冻猪肉及下水的关税从2002年的20%降到2004年的12%,而且要取消非关税进口限制
价格竞争力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检测方法和监控体系相对滞后。在生猪疫病防治、动物性食品安全方面差距?较大,如:抗生素滥用、检疫性疾病失控等。.屠宰、商品化处理和加工转化问题多。目前生猪屠宰的方法:个体屠宰、肉联?厂屠宰,问题多多。屠宰后商品化处理主要是屠宰后的预冷、分割、包装、冷藏、冷冻、运输、销售等环节,设施简单、资金短缺向市场提供的冷鲜肉非常有限。加工转化方面:加工转化率低(3 –4%、30 –40%)、加工品种少(7大类500?个品种、1500个品种);技术落后,加工质量差。规模孝技术差、效率低、效益差。
规模较分散、产供销无法一体化、市场竞争力低、难以适应市场变化。?肉相对于其他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尤其?非价格竞争力更弱。所以,在充分发挥已有的成本和价格竞争优势的同时,加强和提高非价格竞争力势在必行。
作为食品生产和销售公司,其面对的主要市场渠道有五种: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企业(包括各类连锁超市、商场、)、连锁食品专营店、终端集团消费客户、贸易商(包括国内贸易商、进出口商以及一些加工贸易商)。现在依次对这五种销售渠道进行分析。
批发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十五六年的建设,截止到1999年底,已发展到4249个(其中城市1856个,农村2393个),年经营额2715亿元。它们覆盖了所有的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