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市场

农产品市场供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农产品市场供给关系到千家万户,关联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随着农产品市场需求向多元化、高质量、绿色方向发展,要求农产品供给也要向多元化、优质高效、绿色健康方向努力。但是,当前农产品市场在多元化、质优、价廉、绿色等供给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探究农产品市场供给存在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势在必行。

消费者永远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这也是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广大人民对农产品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层次的。

农产品供给关系到千家万户广大人民的衣食住行,农产品供给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日常生活质量之高低。近年来,随着广大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供给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正在从“吃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快速转变,人们对农产品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显著增多。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很难快速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元化、个性化的需要。

质优价廉是消费者对商品的永恒追求,但质优和价廉却是相互矛盾的统一体。做到质优,必然会消耗相对较多的人、财、物等资源,必然会使成本相对较高,很难做到价格低廉;想要价廉,必然不能消耗更多的人、财、物等资源。同等质量情况下,消费者不愿意掏更高的价格购买,这就要求生产者在做到质优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争取以质优和价格相对低廉去满足消费者需要。

随着人们对“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的饮食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健康固化要求,人们对餐桌食品绿色化要求越来越高,靠农药、化肥长大的农产品越来越不受人们欢迎。农作物生产要突破耕地数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束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修复生态、改善环境、补齐短板,实现绿色生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不仅在农产品供给的数量上有较高要求,而且在花色、品种、质量等方面也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农产品的市场供给却很难及时跟随广大人民需求的变化而及时转变,造成农产品供给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当前,市面上供给的农副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农药化肥残留,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农副产品为原料制作的花样食品也一定程度存在绿色安全隐患,影响了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愉悦心情。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供给价格处于剪刀差低端,价格偏低且畸形。改革开放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农产品的产量逐渐提高,但生产成本也在提高。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农产品销售价格逐渐放开,农产品市场供给价格随之逐年提高。但由于受大自然的环境的影响,农产品产量丰歉不一,造成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

中国自古是世界农业大国,耕种土地面积大,农业从业人员多。农民自给自足意识浓厚,他们认为生产就是为了自用,很少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也很少想着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更不会去考虑创造一个能恒久的农产品品牌,也不知道怎样去创建一个能恒久的农产品品牌。因此,在此阶段自然没有或很少有高质量的农产品。

农产品几乎每年都存在买难卖难问题。常常是某类农产品今当年丰收,供过于求,造成价格低、卖粮难;而第二年农民会减少种植同类粮食致使供应减少、供小于求,出现价格高、买粮难。这是当前农业供给侧最突出的问题,即农业生产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这种局面的形成是农产品种植结构错配造成的。农产品种植结构之所以会错配,是因为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不能精确判断该种植什么农作物及该种植多大面积,这就造成在全国范围内可能某种农作物种植过量而他种农作物种植不足,致使出现某种粮食供过于求而他种粮食供不应求的局面。造成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如下。

全国信息不畅通:农民不能快速了解农作物的种植情况,也就很难准确确定自己该种植什么农作物及该种植多大面积。

政府服务不到位:各乡镇公务人员应及时了解到所辖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包括种植了哪些农作物、种植了多大面积,然后将全国数据汇总起来,并把这些信息及时让农民掌握,以便农民及时做决定。这样的政府服务工作,即使一年做不到精准服务,两到三年时间足可以做到。目前,政府有关这方面的服务工作做的还不够好,满足不了服务农民、发展农业的需要。

互联网运用不全面:现在互联网的运用虽然基本普及,但在农村还普及不够全面,做不到村村、户户都联上了互联网,有的即使联上了互联网,也还是由于缺乏农民需要的信息而帮助不了农民。

蓝天、绿地、清新空气和纯净的水是广大人民正常生存最急迫的需要。但是,我们现在的农业生产却恰恰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的这些需要。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水、土、肥、药、技、机等主要投入要素的配置不够恰当。近年来,水、土等农业生产要素已经用到极限。但是,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农民依然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致使农产品药物残留较多,既影响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又严重破坏耕地地力及周边环境,对农业生产的持续经营发展十分不利。要扭转这种局面,须要政府对农民耕种土地增加补贴,以保证農民能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农家肥,并愿意花费时间精力进行农家肥的培育积累及农产品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没做到:适度规模经营是在一定的适合的环境和适合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使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信息等)形成最优组合并有效运行,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由于土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所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当前,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是小面积的家庭农业生产,做不到土地规模生产经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型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运用,不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农业生产技术科技创新力低、运用能力低、运用范围小:社会在不断前进,科技在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工业生产领域科技创新力、新技术运用力逐步增强,新技术运用范围也逐步扩大。但在农业生产领域,依旧是科技创新力低、新科技运用力低、新科技运用范围小,这就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没有建立起来: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2017年1月29日,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现在,农村还缺乏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这对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十分不利。

发展农业的资金投入不充裕:资金是流通中价值的一种货币表现,是用于创造新价值并增加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的媒介价值,无论是工业生产、商业经营还是发展农业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尽管当前广大人民的收入水平获得了极大提高,但若去进行工业生产、商业经营或发展农业等投资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因为自己的积累毕竟是有限的,而投资所需的资金则是大量的。在农业发展上投资资金的不充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业的发展、农业供给质量的提高和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

部分农民开拓创新思维欠缺:受固有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部分农民缺少开拓创新、寻找致富门路的意识;又由于接受文化教育相对较少,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较慢,他们不知如何开拓创新寻找新的更好的致富门路。还有部分农民在农村养成了游手好闲的习性,吃不了苦,没想过要去寻找新的更好的致富门路。

部分农民职业意识不够强:长期以来,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成了自己的做工习惯。他们自己给自己干活,只要自己满意就行,很少想着严格律己,把工做得让他人满意,更不会想把农产品做成品牌、把农产品加工做成品牌。

尊重农民的氛围没有建立:由于部分人的官本位思想,养成了农民不自信、不敢闯、不敢为人先的品性,这些固有思维短期之内难以彻底扭转。农民自己不相信自己能创出什么品牌,更不要说创名牌。

部分农民品牌意识没形成: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农民不相信自己能创品牌,也不敢自己去创什么品牌,也不知道怎样去创品牌。形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关键是农民要多学习,培养品牌意识,学习怎样去创品牌以及怎样让创出的品牌长期保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