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做法

去大蜀山可实现“野生菌自由”?

国庆假期,在经历了各大景点的“人从众”模式后,一些市民另辟蹊径,开发出新的游玩路线,约上三五好友去大蜀山摘菌子,甚至在社交平台上还有可供参考的攻略。不过,这样的野生菌真的可以食用吗?记者也跟着一起去看了看。

说起这些菌类的做法,欧梅荣的话匣子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嫩一点的蘑菇可以炒肉或煲汤,老一点的可以做成烧烤,松乳菇比珊瑚菌好吃,珊瑚菌虽然没毒,但吃起来是苦的。对于常见的蘑菇,欧梅荣如数家珍。“我从小就喜欢看野外探险类的视频,平常也经常看一些植物的科普知识,大概了解一些蘑菇的品种。”

“大家别来啦,山都要被翻秃噜皮了,啥都没有了!”正在一旁捡蘑菇的市民正在给朋友打电话,提醒其他想捡菌子的朋友别来了。

在社交平台的评论区,一些网友聚在评论区讨论着自己这几天“惨淡”的收获,“三个人捡了三小时,才捡了十几个”、“大蜀山人比蘑菇多”。

不过,针对大家都说“地都秃噜皮了”,也有人表达出无奈。正常来说,捡完了菌子,要用松针埋好原来的地方,现在上山一看,松针全都被掀开了。

有些并不了解菌类的市民去采蘑菇,也许会破坏菌类的生长环境,影响蘑菇后续生长。过度采摘野生资源,也会对野外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我也不是专业的,还是有很多菌类不认识的,一看就是有毒的会远离,对于模棱两可的或相像的也不敢吃。”即使是欧梅荣这样经常捡菌子的爱好者,对待入口的食物也是十分谨慎的。

市民方先生分享,之前在蜀峰湾看到一些白蘑菇,看杯伞以为是鸡油菌类似的,以为能吃,回家查书好像是白杯伞,有毒。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袁以洋医生告诉记者,每年到这个季节,都会出现一些市民因为误食蘑菇而住院的情况。

“建议大家不要去自行采摘,一旦食用出现身体不适须及时就医,严重可能会有致命危险。”袁以洋说,对于野外蘑菇,不要贪恋美味。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