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芝的历史记载
灵芝属于自然界分布的一类真菌生物。世界上唯独中国古人最早认识、研究、药用和信仰灵芝,并视为仙草和祥瑞之物。我国大量的古籍、史料记载了灵芝,并反映在医药学、民间文学、宗教信仰、建筑艺术、古典哲学、生物分类及栽培等各个方面。古埃及和古希腊人崇拜蘑菇为“神物”,然而在人类发展史上所占的地位和产生的影响,却远远不及灵芝。从公元前一世纪以来,灵芝经历了数千年的考验,仍不失药用功效,现在又成为科学家多方面研究应用的对象。我国有关灵芝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种类资源,又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中国古代对于灵芝的认识起源于《山海经》中关于炎帝“瑶姬”精魂化为“萄草”即灵芝的神话故事。后经加工逐渐演变,更加富于神奇色彩。原来在《礼记·内则》(公元前300年)中记述灵芝“无华而生者日芝木而 ”。在《尔雅翼》(公元前290年)记载“芝,瑞草,一岁三华,无根而生”。说明我国古人把灵芝看作不同于有根、茎、叶的植物。
《淮南子·山训篇》(公元前139年)中说“紫芝生于山,而不能生于盘石之上”。屈原在《楚辞·九歌·山魂》(公元前290年)中讲,“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东晋的葛洪在《抱朴子·内篇》(340年)中说“夫芝菌者,自然而生。”这是对灵芝生态习性的描写。古人在认识野生灵芝的基础上又探索培养方法,于是在《仙经》中有“五木种芝,芝生。”东汉王充在《论衡·初禀篇》中便有“紫芝之栽如豆”之说法。
《神农本草经》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其中详细记载了“六芝”即青芝、赤芝、黄芝、黑芝、紫芝。葛洪在他的《抱朴子》中著录了五种灵芝草图。尤其这位古代著名医学家、道教人物,又潜心于探索服食芝类长生之法,撰写了有关论著,虽然带有宗教求仙的神秘色彩,但仍然对后世服食灵芝之功效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他的论著还促进了古代其他菌类的研究和应用。据说仅出自魏晋道教人物之手的芝草类专著估计约百种以上,这在世界菌类史也是罕见的。后来的《唐新修本草》(659年)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记录“六芝”类真菌重要的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