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市场

江苏省粮食行业协会

2022年,在以习总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形势的科学研判和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发展。在粮食供应与保障方面,我国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克服了北方秋汛、南方持续高温干旱以及疫情阻碍粮食购销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国全年粮食实现丰收增产,总产量达到6.87亿吨,连续8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为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稳定国内宏观经济大盘以及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但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农业科技还存在瓶颈难题,国际粮食市场不确定性持续影响国内市场。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将粮食供给保障的形势和困难预估得更加充分,将可能存在的风险思考得更加深刻,以此来迎接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就需要在全力抓好粮食稳产增产保供的基础上,加强粮食形势的预判与风险预警,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全面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国内整体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俄乌战争、能源危机、美国加息及疫情防控等因素,使得国际国内粮食市场形势变得极为复杂,市场主体博弈激烈,除大米、豆油以外的多数粮食品种价格全年处于震荡偏强走势。

从主要品种看:从国内生产来看,小麦、玉米、大豆均实现增产,尤其是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大幅增加,对于提高大豆自给率效果显著;虽然稻谷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双减,但库存和保供能力依然为各品种中最高的。从进口情况来看,作为玉米替代品的高粱、糙米进口增加;小麦进口量同比基本持平;玉米和大豆的进口量均减少。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同比增加368万吨,涨幅0.5%;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498万亩,同比增加0.6%;粮食单产387公斤/亩,比上年减少0.2公斤/亩,同比减少0.1%。

天津本地粮食生产情况:粮食单产和总产量实现双增。粮食单产提高至453.5公斤/亩,同比增长1.7%。粮食总产量达到256.2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小麦73万吨,同比增加1.1%;玉米123.8万吨,同比增加4.7%;水稻52.6万吨,同比减少3.8%;豆类1.2万吨,同比增加140%。

2022年国家粮食库存充裕,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保供稳价的物质基础非常扎实。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总量大、分布广、比重高;玉米实现增产;大豆油料扩种成效超出预期,实现了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的目标。

小麦:2022年全国小麦总产量为13772.3万吨,同比增加0.6%;预计2022/23年度(22年6月至23年5月)新增供应量为14732万吨,同比增加0.6%;消费总量12775万吨,同比下降12.8%。其中,食用消费9380万吨,同比增加0.2%;饲用、种用及工业消费3395万吨,同比减少35.7%。

稻谷:2022年全国稻谷总产量为20850万吨,同比增加2.0%;预计2022/23年度(22年10月至23年9月)新增供给量为21550万吨,同比减少2.9%;总消费21332万吨,同比减少2.3%。

玉米:2022年全国玉米总产量为27720万吨,同比增加1.7%;预计2022/23年度(22年10月至23年9月)新增供应量29720万吨,同比增加0.9%;总消费量28917万吨,同比增加4.3%,其中主要为饲用消费19200万吨,同比增加6.7%;工业消费7700万吨,同比持平。

大豆:2022年全国大豆总产量为2029万吨,同比增加23.7%,再创历史最高纪录;预计2022/23年度(22年10月至23年9月)供给量11529万吨(其中进口量为9500万吨),同比增加6.8%;消费总量为11443万吨,同比增加4.4%。其中主要为榨油消费量9710万吨,食用、工业消费量1655万吨。

食用植物油:预计2022/23年度全国食用植物油生产量3175万吨,同比增加4.6%;年度进口量905万吨,同比增加33.3%;食用消费量3567万吨,同比增加142万吨,同比增加4.1%;预计工业及其他消费430万吨,同比增加29.1%。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粮食累计进口量14687.2万吨,同比减少10.7%。全年粮食进口均价达3744.7元/吨,同比增长27%。分品种来看:

玉米及替代品:玉米进口量为2062万吨,同比减少27.3%。高粱进口量为1014万吨,同比增长7.7%。大麦进口量576万吨,同比减少53.8%;

食用植物油:豆油进口量为34万吨,同比减少69.1%;棕榈油进口量为341万吨,同比减少26.8%。

综合来看,一是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均超进口关税配额;二是小麦、大米、高粱全年进口量上涨,玉米、大麦、大豆进口数量下降;三是全年累计进口粗粮(玉米、大麦、高粱)3652万吨,同比下降27%;四是进口结构上,大豆依然是占比最大的进口品种,谷物进口比重不断上升,玉米、大米和小麦三大主粮净进口呈现常态化。另外,在出口方面,我国粮食出口总量为219万吨,同比减少9.5%。出口主要为稻谷及大米。

稻谷方面,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为2480元/吨,同比上调40元/吨,中晚籼稻和粳稻分别为2580元/吨和2620元/吨,同比均上调20元/吨。2022年10月以来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黑龙江五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而且大部分省份启动时间有所提前。截至2023年1月中上旬,五省已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中晚稻900多万吨。

小麦方面,最低收购价格为2300元/吨,同比上调40元/吨。由于2022年国内小麦价格明显高于最低收购价,主产区均未启动托市收购。充分说明粮食市场流通顺畅,收购主体市场经营意识浓厚,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日趋完善。

2022年我国中央储备粮轮入收购新粮2000万吨以上,优质粮收购比例提高近20%,有效带动多元主体积极入市和引导种植结构优化。以调节粮食供求、稳定市场预期为导向,全年累计销售政策性粮食4008万吨、油脂油料1万吨,库存质量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控的实施有效遏制价格非理性上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天津本地方面,全年实现地方储备粮成交量188.9万吨。分品种来看,国产小麦124.6万吨,采购84.6万吨,销售40万吨;进口小麦10万吨,均为销售;粳稻谷30.6万吨,采购18.4万吨,销售12.2万吨;粳米16.3万吨,采购8.1万吨,销售8.2万吨;大豆原油6.4万吨,采购和销售各3.2万吨;面粉8840吨,采购4400吨,销售4440吨,对于保障天津市粮油价格稳定运行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2022年我国合理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压实各地粮食生产责任。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继续提高主粮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有效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2022年中央出台了一揽子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涉及补贴、奖励、金融政策,全力以赴稳住农业基本盘。包括: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等等。其中,中央财政向实际种粮农民合计发放一次性补贴就高达400亿元,比2021年翻了一番;支付70亿元支持夏粮稳产,100亿元支持秋粮抗高温干旱等。资金支持从多方面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激发粮食生产动力。

2022年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粮食流通行政执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行政管理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粮食流通领域执法力度,完善粮食流通行政执法程序,为进一步提升依法监管能力、严肃法律责任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五个统一的要求,2022年在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重点加大对粮食主产省支持,如期实现10亿亩累计建设目标。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8300万亩。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因地制宜实施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田间道路、农田输配电等建设内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聚焦黑土地保护重点县,集中连片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重点推广秸秆还田与“深翻+有机肥还田”等综合技术模式,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标准化示范。

为提高国内粮食自给率,降低对外依存度,2022年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玉米播种面积同比下降0.6%,稻谷同比下降1.6%,大豆同比增长21.7%,并且开展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中保证玉米种植的基本稳定。在努力下,全年大豆自给率提高3个百分点,油菜自给率同比增加3.8%,连续第4年恢复性增加,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6个百分点,实现了扩大豆、扩油料的目标。

2022年,俄乌战争持续、美联储多次加息,美元汇率不断走高、极端天气造成部分粮食减产预期以及疫情防控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全球粮价波动剧烈,部分粮食品种供应偏紧。202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43.7,较2021年平均值上涨14.3%。我国遵循“适度进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构建多元化进口格局,积极开发具备比较优势的粮食生产国家的潜力,发展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中巴签署了允许进口巴西玉米协议,打通巴西玉米输往我国的通道,将逐步形成北美、南美、黑海互为补充的玉米多元流通格局,更好平衡季节性、区域性波动。

事实证明我们有能力解决好自身的吃饭问题,但是粮食产需中长期紧平衡态势仍未改变,我国粮食结构性问题依然凸显。口粮、饲料粮和工业用粮消费持续增加,但我国粮食生产环境资源约束趋紧,直接影响到我国粮食提质增量的前进步伐。过去40年、30年、20年间的产量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1.6%和1.3%,呈递减趋势,而2022年是0.5%,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增产是否已达瓶颈值得我们警惕。

2022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原油、国际粮价跌宕起伏。我国粮食市场供应有保障,主要粮油品种供应稳定,价格整体稳中偏强。天津地区主要粮食品种价格走势与全国基本一致。分品种具体走势如下:

2022年国内小麦市场化氛围依然浓厚,疫情影响依然存在,全年政策性小麦投放量不如以前,年初俄乌冲突爆发,国际麦价大幅上涨。基层农户惜售心理较重,新麦呈现高开高走态势。天津市场小麦价格全年呈现高位震荡走势。1月,因疫情影响交通运输,用粮企业提价备货,但月末因政策性小麦投放,且企业停工停产,小麦价格稳中震荡,基本与上年底持平,为2920-2960元/吨;2-4月,受俄乌战争影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国内流通市场粮源供给量不足,小麦市场供应阶段性偏紧,麦价一路上涨至3320元/吨,部分地区甚至突破3400元/吨;5月,新陈小麦交替期间,新麦上市呈质、量、价“三高”态势,储备粮轮入支撑新麦价格,陈麦价格回落。天津市场陈麦价格为3205元/吨;6-9月,新麦大量上市,市场供应充足。各级储备轮换结束。面粉“旺季不旺”需求不强,加工企业采购积极性较差,价格下跌至3140元/吨;10-11月,秋粮上市,市场关注点转移至玉米稻谷,小麦阶段性供应偏紧。同时政策性小麦成交价格较高,农户等惜售心理偏强,价格回升至3315元/吨;12月,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物流运输改善,流通量增加,但下游需求不强,支撑不足,麦价回落至3290元/吨,全年涨幅为11.15%。

2022年,玉米市场波折不断,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农户惜售以及全球“粮食危机”均起到了扰动效应。国内小麦失去价格优势基本退出饲用市场,玉米饲用消费进一步增加,玉米供需缺口也在被市场炒作。天津市场作为玉米销区,2022年玉米价格震荡走高。全年玉米价格最低点为1月份的2790元/吨;2-3月,在小麦价格上涨拉动,以及国际玉米价格上涨共同作用下,玉米价格上涨;同时产区因疫情影响物流,市场供应粮源受限,推高玉米价格至2900元/吨;4月,贸易商为收购小麦开始腾库,产区物流有所恢复,玉米流通量有所增加。价格小幅回落,月底报价2890元/吨;5-6月,基层粮源所剩不多,存粮成本较高支撑价格,6月底价格上涨至2950元/吨;7-10月,国际粮价走弱,华北新玉米陆续上市,贸易商多出陈玉米腾库,高粱、糙米替代品补充饲用玉米市场,用粮企业按需采购,玉米供应稍有改善,陈玉米价格走低至2850元/吨,10-11月,基层新玉米上量不及预期,农户惜售,疫情阻碍流通,市场供应偏紧,玉米价格上涨至3050元/吨;12月,防疫政策优化调整,物流改善,年前贸易商出货变现,市场粮源增加,价格回落2960元/吨,全年涨幅为6.09%。

2022年稻米市场整体走势承压于供需宽松格局,价格虽有小幅波动,但整体走势保持了稳定。天津市场大米全年价格最高位为1月底5100元/吨。2-4月,稻谷供应充足,市场购销清淡,大米价格下行至5060元/吨;5-12月,稻谷供应充足,大米需求平稳,价格维持5070元/吨,全年降幅为0.59%。

2022年国际市场油料供应格局依然偏紧。受俄乌战争、南美大豆减产、美国内河运输受限、美联储加息等因素综合影响,国际大豆价格震荡上涨。1-5月,南美大豆减产,全球大豆供应偏紧。美豆出口需求好转,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进口大豆分销价格从1月份4540元/吨,上涨至5480元/吨。6-7月,南美新豆供应数量减少,全球旧作大豆供应紧张,但美联储加息、市场预期经济衰退、国际原油价格走弱、大豆需求疲软、美豆产区天气改善,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回落至4880元/吨。8-11月,南美大豆可供出口量减少,美豆收获进度偏慢,产量不及预期,美国内河运输不畅,进口大豆分销价格上涨至5520元/吨;12月,南美大豆播种顺利,丰产预期较强,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带来不确定性,进口大豆价格走弱,回落至5480元/吨,全年涨幅为20.70%。

1月,国际原油及进口大豆成本上涨,2月底俄乌战争发生,国际原油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豆油价格上涨至11260元/吨;3月,俄乌局势稍缓,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国内疫情影响下,物流运输及终端消费均受阻,大豆油价格回落至10400元/吨;4-5月,乌克兰葵油出口中断,棕榈油主产国库存低,限制出口,国内外油脂价格上涨。同时豆油受成本支撑,且需求较好,价格上涨至12150元/吨;6-7月,棕榈油主产国供应紧张缓解,美联储加息,引发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国际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豆油受市场利空情绪影响,价格下跌至10150元/吨;8月,国际植物油市场价格震荡,国内库存下滑,需求良好,豆油价格逆势上涨至10965元/吨。9-12月,国际植物油市场支撑不足,国内市场供需双弱,大豆油价格下行,年底报价9330元/吨,全年降幅为10.12%。

2023年,坚定不移地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重点围绕粮食安全,切实做到保面积提产能、增收入提效益。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习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1月11日召开,对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会议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系统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切实增强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要全力做好保供稳价,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及时批复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统筹做好政策性粮食投放。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治理现代化,要做好应急保障,坚守安全发展底线。

2023年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打牢基础;会议强调,今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重点是“两稳两扩两提”,即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要完成这些目标,必须抓早、抓实各项举措。一是抓好小麦、油菜春季田管;二是尽快明确各地粮食和油料生产目标,确保春播面积落实,稳住大豆种植面积;三是扎实做好保障服务;四是落实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等政策;五是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增产增收。

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出台,文件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文件就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加力扩种大豆油料、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划。

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极端气候、地缘风险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受到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国应加强粮食领域交流合作,提高粮食供应链稳定性,共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习总在博鳌论坛、金砖峰会、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等重要国际场合,多次就粮食安全合作提出倡议,要坚持普惠包容、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粮食安全治理,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发挥作用,深入推进南南合作,深化粮食经贸合作,促进形成更加安全、稳定、合理的国际粮食安全新局面。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对新年度国家经济和农业及其他各项工作做出了重要布局,陆续发布的粮食政策基调越来越明朗,将对粮食生产和价格产生重要影响。2023年我国主要粮油品种市场价格将呈现稳中偏强走势,分品种预测如下:

2023年,小麦粉新国家标准实施,面粉加工业迎来重大变革。新标准既突出天然营养健康,不得添加食品添加剂、食品配料等,又突出适度加工,规范和引导小麦粉加工企业,促进节粮减损。将有利于我国小麦生产实现优质稳产高产的目标,增强主粮自给能力,缓解我国优质小麦进口的压力。同时国家对小麦继续实施政策保护,最低收购价稳中上调,2023年最低收购价为2340元/吨,较2022年上涨40元/吨,同时政策性小麦积极投放市场。综合考虑小麦市场的供需格局以及运行情况,预计2023年小麦价格仍将高位运行,国家政策亦会引导麦价维持在合理区间。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播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市场化程度也高,供需关系对价格影响明显,同时玉米与主粮品种小麦稻谷形成联动,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玉米消费由饲用消费、工业消费、食用及其他消费组成。据统计,2022年受国内种植结构调整影响,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减少,产量增加。2023年基于政策倾斜,玉米重点在提高单产。综合市场供需形势来看,我国饲用需求或将持续增加,产需缺口依然存在,而种植成本大幅提高,支撑玉米价格,预计2023年玉米价格维持高位震荡运行。

2023年是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的第20年,最低收购价已经连续三年小幅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和稻谷补贴保持稳定,还要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22年,稻谷与小麦、玉米的比价继续走低,水稻种植效益相对下降,预计2023年稻米市场价格波动不大。

2023年我国将以大豆、玉米为重点启动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再次提出“扩大豆、扩油料”路线图,多措并举扩面积增产量,再扩种大豆油料1000万亩以上,国产大豆价格预计维持稳中偏弱走势。国际方面,阿根廷作为全球重要豆粕和豆油出口国之一,对全球大豆价格影响较大。干旱条件有所改善,但是市场担忧并未见底。巴西大豆丰产形势基本确立,南美大豆整体供应增加,对美豆价格形成冲击。市场预期中国需求好转,大豆进口量将增加,预计未来国际大豆价格将呈现强势震荡走势。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国内油脂需求复苏预期增强。国际方面,南美大豆增产预期偏强,预计大豆供应增加,成本端对豆油价格支撑减弱。其他影响因素包括,美联储加息政策、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国际大宗商品走势、生物柴油掺混比例、阶段性供需等,大豆油价格高位震荡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