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文化

養菌子、辨毒菌、擺集市……雲南這所小學建了個野生菌博物館

6月的最后一天,昆明市官渡區福德小學的孩子們驚喜地發現:校園裡竟然多了一座野生菌科普藝術博物館!

進入福德小學,直行穿過整潔的校園小道,走到嶄新的教學樓前,推開一樓厚重的大門,你就打開一個新奇的蘑菇世界。這就是福德小學同學們引以為豪的野生菌科普藝術博物館,博物館佔地約400平方米,在這裡野生菌的科普性與藝術性做到了完美的融合。

剛走進博物館,同學們的目光就被三幅色彩奔放的畫緊緊吸引,“這是梵高爺爺的《杏花》《向日葵》和《玫瑰》”。老師點頭贊許道,“不錯,這些都是用野生菌做出來的立體藝術畫,同學們能看到畫上有哪些菌子嗎?”“白參”“雞樅”“竹蓀”……老師一一點頭,印証了孩子們的猜想,她還告訴同學們,畫上還有虫草花、金耳、猴頭菇等,畫作造型精巧、非常別致。

而在一旁的野生菌標本牆前,近300件野生菌標本依次展出,其中有30余件是瀕臨滅絕的稀有野生菌。標本牆裡最大的標本叫樺剝擬層孔菌,可藥用,其直徑有15厘米,形態最小的標本名叫皺鎖瑚菌,長度看上去大約隻有1—3厘米。

在一塊大型電子屏上,畫著各種野生菌,隻要用手觸碰,就能實時顯現這朵野生菌的“身份卡片”,菌子的外貌、毒性、分布領域等信息一目了然,這就是學校打造的野生菌數字科普館,也是同學們口中所說的“會變魔法的牆”。

福德小學德育主任李昆介紹,“我校打造了全省首個野生菌科普藝術博物館,目的是讓更多人了解雲南野生菌這張名片,讓學生通過博物館這樣的一個空間,身臨其境學習野生菌知識,並將科學與藝術巧妙融合,讓孩子們熱愛自然,熱愛家鄉”。

在博物館啟幕的同時,福德小學的孩子們也迎來一年一度的“小確幸”——野生菌校園文化節,從2015年以來,學校每年定期舉辦野生菌校園文化節,至今已有7個年頭。

操場上,同學們擺起了野生菌集市,展示著自己培育出來的菌孢和各種各樣亮眼的野生菌花束,干巴菌、羊肚菌、鬆茸、鬆露、紅菇、雞樅菌……每種菌子旁都被細心地貼上了帶有菌子名稱、產地等信息的野生菌資料卡,展示、叫賣、詢價、科普……集市裡熱鬧非凡。長廊裡,同學們走起了野生菌環保時裝秀,他們利用各種環保材料制作野生菌服裝、野生菌頭飾,一個個搖身變成了“菌娃娃”。教室裡,同學們正在用蒸餾的方式提取野生菌精油,還做了水的酸鹼度測試實驗。野生菌種植園裡,同學們觀察著白靈芝和榆黃菇的菌包,看著密密麻麻長出來的“碩果”樂開了花。

“我又認識了好幾種菌子的特點和樣貌。我要回家告訴爸爸媽媽,食用菌子時不能飲酒,也不能涼拌食用,否則很容易中毒”。文化節上有關毒菌子識別方法及科學食菌的知識也被一一普及。

據了解,福德小學毗鄰中國最大的野生菌批發市場——雲南省木水花野生菌市場,學校有大部分學生家長都從事與野生菌相關的工作,很多孩子就在木水花野生菌市場居住和生活,拾菌子、分菌子、辨菌子、洗菌子、賣菌子……野生菌市場的蓬勃發展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生活。

依托市場豐富的野生菌資源,學校積極深化生態文明教育理念下的野生菌研究性教育教學改革,以野生菌為載體,讓研究性學習在校園扎根,堅持必修課程規范化、選修課程特色化、社團活動課程化、隱性課程系統化,在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基礎扎實落實的基礎上,讓野生菌研究性學習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學校已形成了“野生菌種類整理”“野生菌貯存方法研究”“野生菌精油提取”“有毒菌子識別方法普及”等完整知識體系,野生菌綜合實踐課程資源基本形成。

2021年,福德小學校本課程被雲南省教育廳評為雲南省中小學優秀校本課程。2022年,學校“生態理念下的野生菌特色課程開發與實踐研究”成功申報“昆明市教育科學‘十四五’重點課題”並且立項,又成功申報雲南省教育科學重點課題,獲得立項。學校野生菌研究性學習案例獲評雲南省教育成果獎。

福德小學校長王蜃淋表示,“每一朵野生菌的生長都需要適宜的溫度、濕度、空氣和水分……如同我們對成長的期許一般,行走在教育的路上,讓每一個生命個體從優秀走向卓越,這段探索之路是師生與幸福生活的真誠對話更是福德教育對‘生活即教育’的美好詮釋”。

“潤澤而生”不僅是野生菌的生長規律,也是福德小學“德潤童年 福澤終身”的教育理念,希望孩子們如同野生菌一般受雨露滋養,向陽而生,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